[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3006.6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波;熊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61/06 | 分类号: | F02B61/06;F02B7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李学红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动力 输出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利用导轮将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推力转化为拉力,拉动钢索往复运动,由于钢索和输出轴导轮之间受到发动机活塞压力的紧固,同时钢索又有往复运动的存在,从而钢索和输出轴导轮间能够产生较大的静摩擦力从而输出扭矩;同时利用双棘轮、皮带轮实现输出轴的单向旋转。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动力输出机构省去了曲柄连杆机构,同时利用钢索实现了对汽缸活塞的复位和对活塞行程的限制,省去了传统曲轴上的飞轮,使得系统的结构更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主要采用曲柄连杆机构,该机构虽然十分成熟,但是其仍然存在着几点问题,而这几点问题是由其本身的技术特点造成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曲柄连杆机构容易使汽车发动机产生敲缸现象。所谓敲缸现象就是活塞在压缩行程中受侧压力即连杆给活塞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作用,活塞经过上止点时侧压力或水平分力的作用方向改变,使活塞瞬时换向从靠汽缸壁一侧迅速转变到靠向另一侧,与汽缸壁发生撞击而产生响声。同时由于侧压力的存在会导致气缸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加剧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第二个问题是死点问题。当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或者下止点时曲柄连杆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力矩为零,因此需要有飞轮机构依靠惯性带动曲轴旋转。
第三个问题是由于使用曲柄连杆机构,曲轴转动两圈发动机活塞才做一次功,因此发动机运行的平稳性会受到影响。
第四个问题是曲柄连杆机构输出扭矩的力臂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最大值是曲轴半径,通过活塞输出的推力在曲柄和连杆的连接处分解为一个切向力和径向力,而只有切向力能够提供扭矩,因而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能够解决上述由于使用传统曲柄连杆机构而造成的发动机敲缸现象、曲柄连杆机构的死点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动力输出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动力输出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动力输出部的传动带;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连接第一发动机活塞的同轴设置的导轮一和导轮二,第二驱动部包括连接第二发动机活塞的同轴设置的导轮三和导轮四,动力输出部包括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的导轮五、导轮六、齿轮一和皮带轮一,以及安装于传动轴上的齿轮二和皮带轮二;所述传动带包括并排设置的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所述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的两端均固定于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出部位于传动带的中间位置,并通过导轮五和导轮六连接传动带,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与动力输出部相对设置,分别位于动力输出部两侧,且第一驱动部通过导轮一和导轮二连接传动带,第二驱动部通过导轮三和导轮四连接传动带;
其中,所述导轮一、导轮三、导轮五与所述传动带一相匹配,导轮二、导轮四、导轮六与所述传动带二相匹配,所述导轮五与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所述导轮六通过第一棘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皮带轮一通过第二棘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上,并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二,所述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的方向相同;所述导轮一、导轮二、导轮三、导轮四和导轮五活动安装于相应的轴上,所述齿轮二和皮带轮二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由弹性钢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轮一、导轮二、导轮三、导轮四、导轮五和导轮六的轮槽内设有防滑橡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3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水壶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减少噪音污染的学校用柴油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