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缸盖非均匀加热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7345.3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董非;胥振龙;倪捷;张飞朋;宗明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缸盖 均匀 加热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内燃机冷却传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缸盖非均匀加热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燃机正逐渐向着高性能、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热负荷的增加。较高的热负荷对内燃机的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性等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内燃机传热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内燃机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缸内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等不易控因素的影响,这种振动会导致缸内的传热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缸盖的温度场变得不均匀,在这种状态下无法对缸盖的受热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
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装置可以模拟燃烧室着火时室内的热氛围并实现对内燃机缸盖的非均匀加热,因此想要准确的分析缸盖在这种热氛围下的受热情况仍然十分困难。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好、实验周期短、经济性好。排除了上述振动等不易控因素的影响,可以很好的模拟出内燃机在非工作状态下燃烧室着火时室内的热氛围,从而使得缸盖的受热情况尽可能的真实与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燃机缸盖非均匀加热实验装置,能够对模拟燃烧室进行非均匀加热,并通过温度控制器使得模拟燃烧室内的温度可控,能够实现内燃机缸盖非均匀受热系统的模拟与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工作可靠性,提高内燃机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缸盖非均匀加热实验装置,包括模拟缸体、加热管、模拟活塞、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固定装置;
所述模拟缸体设有缸孔,所述缸孔位于模拟缸体中间,所述模拟活塞位于缸孔内、且与缸孔间隙配合;
所述加热管为等距环形结构,加热管内部电热丝缠绕为环形内圈电热丝间距小,外圈间距逐渐增大;所述加热管内还填充有氧化镁粉;氧化镁粉填充为环形内圈松,外圈逐渐变紧;
所述模拟活塞的顶部设有模拟燃烧室、并且与缸孔和内燃机缸盖共同组成密封的燃烧室;
所述加热管与温度传感器经由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模拟缸体上、且放置在模拟燃烧室内;所述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热管的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传送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用于对加热管进行加热。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拟活塞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直径D与所述孔缸直径大小相匹配、且间隙配合,下部分为手持段,下部分直径为d略小于上部分直径D;
所述模拟活塞的上部分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缸孔内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凸台位置与所述定位卡槽相对应,定位凸台可旋转卡在定位卡槽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拟缸体上还设有导向槽;
所述加热管输出和输入端置于导向槽、且通过耐高温密封胶将所述加热管输出和输入端部分密封。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拟缸体为铸铁材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拟活塞为铜质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热管内部电热丝缠绕为环形内圈电热丝间距小、外圈间距大,氧化镁粉具有导热和绝缘的效果,氧化镁粉环形内圈填充松,温度上升快,外圈填充紧,温度上升慢,通过上述两个方式实现非均匀加热。采用非均匀加热管模拟热源,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器直接控制温度响应速度快;并可实现模拟燃烧室内非均匀加热;本发明装置集密封与可控化一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操作灵活,能够实现内燃机缸盖在燃烧室非着火情况下的非均匀受热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装置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模拟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中加热管Ⅰ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加热管Ⅱ处剖面图;
图7为图4中加热管Ⅲ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模拟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拟缸体;101、定位卡槽;102、导向槽;103、缸孔;2、加热管;201绝缘子;202、封口材料;203、引出棒;204、氧化镁粉;205、电热丝;206、金属保护套;207接线端;3、模拟活塞;301、定位凸台;302、模拟燃烧室;4、温度传感器;5、温度控制器;6、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7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滚动接触刚度和阻尼系数测试的方法
- 下一篇:角力器耐劳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