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电路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6410.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涂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电路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技术发展的瓶颈,快速充电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关技术中,低压快充方案多是采用CHARDER的供电输出端(记作VBUS端)与蓄电装置(记作BATTERY)的充电输入端(记作VBAT端)之间设置两个背靠背的MOS管(PMOS或NMOS)直接连接。
其中,两个MOS管的作用有两个:
(1)通过CPU主控的VGATE控制充电通道的通断,进行充电控制;
(2)防止VBUS意外短接到GND情况下,VBAT通过MOS管的体二极管电流倒灌。
采用两个背靠背的MOS管,虽然解决了意外情况下电流倒灌的问题,但是使用两个MOS管,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增加了成本;
(2)增加了线路阻抗,会导致发热问题;
(3)增加了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布局面积。
因此,如何在解决VBAT电流倒灌的同时,降低成本,减少线路阻抗,降低发热,同时节省PCB布局面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包括:单向导通器件;功率器件,与单向导通器件串联连接于供电输出端与充电输入端之间;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功率器件的驱动端,功率器件的驱动端获取导通信号时导通,以将供电输出端的充电电流正向传输至充电输入端,其中,单向导通器件在充电电流反向传输时不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供电输出端和充电输入端之间串联设置单向导通器件和功率器件,控制器驱动功率器件导通时,将供电输出端的电流正向传输至充电输入端。这样,通过设置单向导通器件,在充电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导致充电电流反向传输时,单向导通器件呈高阻断开状态,以减少电流倒灌的可能性。同时,单向导通器件的设置,在解决意外情况下电流倒灌问题的同时,由于单向导通器件的成本较低,单向导通器件的导通阻抗也相对较小,因此可降低充电控制电路的成本,减少线路阻抗,降低发热,同时也可节省PCB布局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充电控制电路,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单向导通器件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供电输出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充电输入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单向导通器件包括二极管。二极管作为一种单向导通器件,分为正负极,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电流可由正极流向负极,但在二极管的正极接在低电位端时,二极管中几乎没有电流流过,此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因此,将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供电输出端,负极连接在充电输入端,当出现意外情况,导致供电输出端处于低电位时,充电电流由于二极管的存在减少倒流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减少在意外情况下发生电流倒灌的可能性。并且,二极管的成本低廉,体积较小,阻抗和压降都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并且过流能力也能达到充电电流,因此,可以节省成本,降低充电过程中的发热,节省PCB布局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二极管为锗功率二极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选择锗功率二极管作为单向导通器件。在充电过程中,电流在充电电路中会产生热量,为了减少充电过程中电路过热的可能性,因此应尽量降低元器件的导通阻抗和导通压降。在二极管中,锗二极管具有导通阻抗小,正向压降小的特性,因此,选择锗功率二极管作为单向导通器件,可以在减少意外情况下发生电流倒灌可能性的同时,降低充电过程中的发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功率器件包括MOSFET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二极管的负极,MOSFET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充电输入端,功率器件的驱动端为MOSFET晶体管的栅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光光源全光纤传输激光投影机
- 下一篇: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