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及其反拉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4701.6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敬玄;王国峰;刘英堂;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拉伸 模具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及其反拉伸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冲压工艺获得零件形状的方式通常有拉延、成形两种。
拉延是通过压边圈托起坯料,上模座带动上模先与压边圈接触,压紧压边圈托起的坯料,然后上模座带动上模继续向下运动,被压边圈压紧的坯料通过下模拉伸后得到下模形状零件。但是,压边圈与上模接触的区域所得的辅助形状往往都是废料,故拉延方式材料利用率低,但因为坯料进行了充分拉伸,得到的零件形状、尺寸精确高、回弹几率小。
成形是按照零件的预定形状、尺寸进行落料,再通过上模及下模直接进行压制得到所需零件形状,该方法无需或较少切除废料,故成形方式材料利用率高,但因为坯料没通过压边圈进行压料拉伸,坯料只受单面(上模)压制,坯料塑性变形不充分,得到的零件形状、尺寸精确差、回弹几率大。
针对汽车地板梁等高强度零件,大多使用高强度板成形,但其成形后回弹缺陷更加明显。为了保证零件精度,传统工艺往往使用拉延工序后,再进行多次整形工艺,但这样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汽车地板梁等高强度零件的屈服强度越来越高,正常拉延后其回弹且变形量往往在4mm以上,这极大增加了整形工艺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高强度板进行拉延时,可降低其回弹变形量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及其反拉伸方法。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其包括下模和与下模相配合的上模,下模固定于下模座上,上模固定于上模座上,在下模的外侧设有压边圈,压边圈通过支撑装置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固定于下模座上,上模可相对于下模运动并对坯料进行拉延,压边圈内贯穿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拉延筋,上模上设有与拉延筋相配合的拉延槽,拉延筋的上端面低于压边圈的上端面,在下模对坯料进行拉延后,上模继续相对于下模运动使拉延筋对坯料进行反拉延。
进一步地,在上模相对于下模运动使下模对坯料进行拉延的过程中,拉延筋始终位于凹槽内,当上模相对于下模运动到一定位置后,拉延筋开始凸露于凹槽外并对坯料进行反拉延。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为顶杆、弹簧、气缸、电动机或弹性件。
进一步地,压边圈和下模座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导滑板。
进一步地,坯料通过挡板平放于压边圈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压边圈从运动到与拉延筋的上端面齐平至运动到最底端的行程为5mm-15mm。
进一步地该行程为12mm。
进一步地,在压边圈和支撑装置之间以及上模座和压边圈之间设有垫块。
进一步地,拉延筋的高度可调。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进行反拉伸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上模相对于下模运动直至上模的下端面和坯料接触;
在拉延筋凸露于凹槽之前继续使上模相对于下模运动从而使下模对坯料进行拉延;当拉延筋开始凸露于凹槽时继续使上模相对于下模运动从而使拉延筋对坯料进行反拉延。
综上所述,由于压边圈内贯穿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固定于下模座上的拉延筋,在对汽车地板梁坯料等高强度板进行拉延时,拉延筋会阻碍坯料的进料并对坯料进行反拉延,使得坯料充分塑性变形,这能有效降低拉延后的高强度零件的回弹变形量,从而提高零件精度,降低整形工艺的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的开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的合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的拉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的反拉伸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高强度板反拉伸模具结构包括下模1和与下模1相配合的上模2。在本实施例中,下模1为凸模,上模2为凹模。下模1固定于下模座上,上模2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座上,上模座固定在机床滑块上并可随机床滑块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形罐拉伸模具及拉伸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轮辐的挤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