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辨识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1225.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修;丁冠堡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出部 金属环 容纳槽 盖体 感应组件 导斜面 指纹辨识模块 内侧壁 收纳 固定盖体 金属环套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辨识模块,包括感应组件、盖体以及金属环。盖体设置于感应组件上,且盖体具有伸出部。金属环套设于盖体以及感应组件上,且包括容纳槽以及导斜面。容纳槽设置于该金属环的内侧壁上,以收纳伸出部于其中,而固定盖体于金属环上。导斜面设置于金属环的内侧壁上且接近于该容纳槽,以与伸出部接触,而辅助伸出部沿导斜面移动,使伸出部进入容纳槽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辨识元件,尤其涉及通过指纹辨识使用者身份的指纹辨识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指纹辨识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上,令使用者可输入自己的指纹于电子产品内且让电子产品存档,之后使用者可通过指纹辨识模块输入自己的指纹,以进行电子产品的解锁。利用指纹辨识技术来解锁电子产品比以往手动输入密码的解锁方式更快速、更方便,故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且指纹辨识模块的需求亦随之大增。
接下来说明现有指纹辨识模块的结构。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指纹辨识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现有指纹辨识模块1包括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镀膜层11、电路板12、金属环13以及支撑板14。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设置于电路板11上且与其电性连接而可获得电力,其功能为感应使用者的手指而撷取其指纹信息。镀膜层11是以镀膜技术设置于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的上表面,其功能除了可保护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之外,更可提供与电子产品相符的颜色,或者所需要的特定颜色。金属环13套设于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上,以传导使用者的手指上的电荷或外来电荷,而可避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效应发生。支撑板14承载上述各元件且与电路板12接触,以加强电路板12的结构强度,而可避免电路板12因外力受损。
于现有指纹辨识模块1的组装过程中,于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镀膜层11、电路板12以及支撑板14迭合之后,必须套设金属环13于指纹辨识感应元件10上。其中,金属环13与支撑板14之间的结合是通过于支撑板14上设置液态胶,而粘合金属环13与支撑板14。于粘合金属环13以及支撑板14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约60分钟)的烘烤固化工作,而固化液态胶,以确实结合金属环13以及支撑板14。然而,烘烤固化工作需要耗费过多时间,而降低制造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可提升制造效率的指纹辨识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制造效率的指纹辨识模块。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辨识模块,包括一感应组件、一盖体以及一金属环。该感应组件用以检测一手指的一指纹影像,该盖体设置于该感应组件上,用以保护该感应组件,该盖体具有一伸出部,由该盖体往外延伸而形成。该金属环套设于该盖体以及该感应组件上,且部分显露于该指纹辨识模块之外,该金属环包括一容纳槽以及一导斜面。该容纳槽设置于该金属环的一内侧壁上,用以收纳该伸出部于其中,而固定该盖体于该金属环上,而该导斜面设置于该金属环的该内侧壁上,且接近于该容纳槽,用以与该伸出部接触,而辅助该伸出部沿该导斜面移动,使该伸出部进入该容纳槽内。
简言之,本发明指纹辨识模块通过于盖体上设置伸出部,且于金属环上设置相对应的容纳槽,而以伸出部与容纳槽之间的卡合而结合盖体以及金属环。另一方面,盖体与感应组件结合,而感应组件与第一支撑板结合。换言之,金属环是通过盖体以及感应组件而与第一支撑板接触,而金属环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则不需直接结合。以取代传统的以液态胶粘合金属环以及第一支撑板的作法,而可省略液态胶的烘烤固化工作,以提升指纹辨识模块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指纹辨识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指纹辨识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指纹辨识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指纹辨识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1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