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9680.6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3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淳一;前原义孝;小野拓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森傳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29C39/10;B32B15/095;B60R13/01;B29K75/00;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崔迎宾;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内饰板具备:
一对金属板;以及
发泡聚氨酯层,形成在所述一对金属板之间,
在周围边缘部,所述发泡聚氨酯层覆盖所述金属板的周围端部,形成为与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共面,
在所述周围边缘部的上面侧及/或下面侧的角部形成倒角部,
在所述一对金属板形成有把手孔,
在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内部,以包围所述把手孔的周围方式配设有加强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金属板形成有用于在所述汽车内饰板上安装其他部件的安装孔,
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的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内部配设有加强构件。
3.一种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一对金属板分别成形为规定形状的工序;
在所述一对金属板的成为各自的内表面的主面涂布环氧树脂系的涂层剂的工序;
使涂布有所述涂层剂的成为所述内表面的主面对置,利用下模和上模夹入所述一对金属板,在所述一对金属板之间形成成形空间的工序;以及
向所述成形空间注入发泡聚氨酯的原料并使其反应而形成发泡聚氨酯层的工序,
在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分别形成有比所述金属板的平面形状大且以与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抵接的方式安置所述金属板的安置面,
在所述下模形成有从所述安置面突出的下模突起部,
在成形所述金属板的工序中,在所述金属板形成定位用的孔,
在形成所述成形空间的工序中,以配置在所述下模侧的所述金属板的所述孔与所述下模突起部嵌合的方式安置所述金属板,将所述一对金属板分别配置在所述安置面的中央附近,
在所述下模形成有以所述安置面为底面的凹部,对所述凹部的周围角部倒圆角,
在所述下模的所述凹部内形成有用于成形把手孔的把手孔成型部,在所述把手孔成形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流路槽,所述流路槽流过所述发泡聚氨酯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工序中,在与所述下模突起部对应的位置形成用于在所述汽车内饰板上安装其他部件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突起部的至少一个与配置在所述上模侧的所述金属板的成为所述内表面的主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到达所述上模,
在成形所述金属板的工序中,与到达所述上模的所述下模突起部的位置对应地在配置在所述上模侧的所述金属板形成所述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模形成上模突起部,该上模突起部与到达所述上模的所述下模突起部的位置对应地从所述安置面突出并与所述下模突起部抵接,
在形成所述成形空间的工序中,以使配置在所述上模侧的所述金属板的所述孔与所述上模突起部嵌合的方式安置所述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到达所述上模的所述下模突起部的至少一个,具有与配置在所述上模侧的所述金属板的成为所述内表面的主面抵接的台阶部,并与在配置在所述上模侧的所述金属板形成的所述孔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安置面,设置在该安置面开口的真空孔、以及包围所述真空孔的周围的密封构件,
在形成所述成形空间的工序中,将所述真空孔的内部减压而将所述金属板吸引到由所述密封构件包围的区域,将安置于所述安置面的所述金属板保持于所述下模或所述上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成形空间的工序中,在所述一对金属板之间且在与所述下模突起部嵌合的所述孔的周围设置加强构件,
在形成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工序中,将所述加强构件固定在所述发泡聚氨酯层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森傳,未经株式会社森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96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视觉辨认装置
- 下一篇:用于覆罩机动车辆的壁的隔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