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态烃原料脱水以及脱除硫化氢和硫醇装置、方法和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4931.1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5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秋立娜·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夫娜;秋立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塔尔哈诺瓦·伊丽娜·根纳季耶夫娜;秋立嗯·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塔特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48;B01D53/52;B01D53/86;B01J27/122;B01J27/128;B01J31/16;B01J23/40;B01J23/48;B01J31/02;B01J2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陈晓庆 |
地址: | 俄罗斯联邦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态 原料 脱水 以及 脱除 硫化氢 硫醇 装置 方法 催化剂 | ||
本发明属于气态烃原料(天然气、半生气、工艺气体等,包括气体环境)脱除硫化氢和硫醇技术这一领域,并可同时用于各种气态烃原料脱水以及脱除硫化氢和硫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态烃原料(天然气、半生气、工艺气体等,包括气体环境)脱除硫化氢和硫醇技术这一领域。可同时用于各种气态烃原料脱水以及脱除硫化氢/硫醇。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US,专利号4622212,发布时间1986年11月11日)描述硫化氢液相氧化成硫磺的过程(Lo-Cat过程),使用螯合铁。Lo-Cat过程就使用催化反应器和催化剂溶液再生器,将硫化氢转化成硫磺。
上述过程脱除硫化氢程度不足,以及无法脱水及脱除硫醇必须被视为它的缺点。
已有技术(US专利号8735316,发布时间2014年5月27日)描述烃类溶液催化脱除硫醇过程,即通过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而脱除硫醇。使用CuCl和单乙醇胺(MEA)、乙腈或一元醇的合成物作为催化剂。该过程在大气氧气下而进行的,温度为22-140℃。剩余硫醇硫量可降低至20ррm。
上述过程仅可净化液体,并且缺乏硫化氢和/或水脱除相关信息,必须被视为缺点。
已有技术(RU,专利号2385180,发布时间27.03.2010)描述将硫化氢转化成硫磺的Claus-过程。
被净化气体初步氨基处理,多阶段,硫化氢转化成硫磺的程度不足,要再净化大气排放,工艺设备复杂,并且无法脱水及脱除硫醇,必须被视为上述过程的缺点。
已有技术(US,专利号5286697,发布时间1994年2月15日)也描述Claus-升级过程。
对于硫醇和水的脱除上述过程一样不适应,而处理硫化氢的效率更低。
已有技术(RU,专利号2405738,发布时间2010年4月27日)描述工业气体制硫磺法,所使用催化剂制造法是脱羟基硅胶(97.65%)上涂2.35m%磷酸亚铁(III),其中硅胶提供烃类气体所含硫化氢制硫磺的条件。
上述技术硫化氢转化程度不足,催化剂制造有难度,无法用于脱水,必须被视为缺点。
已有技术(RU,专利号2398735,发表时间2010年9月10日)描述气流脱除硫化氢方法,即通过硫化氢液相催化氧化成元素硫,催化剂包含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络合物。为了氧化硫化氢,建议使用大气氧,并使用铜的卤化物作为过渡金属化合物,溶液含铜量为从0.015到0.1m%;同时,使用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甲基吡咯烷酮、吡啶、喹啉等化合物作为有机络合物,反应基于溶剂特性而进行的,从以下系列溶剂可以做出选择:一元醇、多元醇、水或混合物,如煤油、异辛烷、凝析气,温度为20-40°С。
仅用于气体脱硫,无法用于脱水,必须被视为上述过程的缺点。
烃类气体净化与脱水过程(RU,专利号2127146,发布时间1999年3月10日),作为与该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最为相似的过程,其可被视为已有技术,净化程度为剩余H2S含量低于4mln-1V,脱水的露点温度从0℃到-18℃。根据上述最相似的技术方案,将使用“二醇胺”溶液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和水分。运用上述过程无法将硫化氢处理成硫磺。已脱除的硫化氢将经过补燃产生二氧化硫。
无法净化硫醇,并且会产生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是需要处理的,均可被视为上述过程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没有已有上述技术的缺点,因此,能够同时进行气体脱水、脱硫和脱硫醇,硫醇处理程度超过99%,无大气排放或任何需要处理的废物。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其研制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将烃类气体同时脱除硫化氢、硫醇以及脱水,SH转化程度99.999%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塔特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斯塔特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4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