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镀炬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3543.1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内海贵人;樱井谕;熨斗良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4/131 | 分类号: | C23C4/131;B05B7/22;H05H1/42 |
代理公司: | 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国际申请>=PCT/JP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出口 熔融材料 周缘部 外表面部 喷出方向 附着 炬喷 喷出 喷镀 | ||
喷镀炬(1)具有:喷出口(17),其喷出熔融材料;喷出口周缘部(23b),其位于喷出口(17)的喷出方向前方侧的周缘,沿着熔融材料的喷出方向形成;以及外表面部(13a),其与喷出口周缘部(23b)的顶端侧连续。喷出口周缘部(23b)包括与外表面部(13a)相比容易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外表面部(13a)包括与喷出口周缘部(23b)相比难以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工件的被喷镀面吹送熔融材料并形成喷镀覆膜的喷镀炬(日语:溶射トーチ)。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向汽车用发动机等的缸体的缸孔内表面喷镀包括金属、陶瓷等的熔融材料并形成喷镀覆膜的喷镀技术(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0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形成喷镀覆膜时,一边将喷镀炬插入于缸孔内并使其旋转以及沿轴向移动,一边作为喷镀火焰喷出使喷镀材料熔融而成的熔融颗粒。此时,刚刚自喷镀炬喷出的熔融颗粒(一次颗粒)的一部分和朝向缸孔内表面飞行后弹回而未能附着的熔融颗粒(二次颗粒)的一部分附着于喷镀炬并作为覆膜渣堆积。由于堆积于喷镀炬的覆膜渣在喷镀作业过程中脱落,而混入于新喷出的熔融火焰中并附着于缸孔内表面,因而导致喷镀覆膜的质量下降。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因混入覆膜渣而导致喷镀覆膜的质量下降。
本发明的喷镀炬的特征在于,喷出口周缘部包括容易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外表面部包括与喷出口周缘部相比难以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
刚刚自喷镀炬的喷出口喷出的熔融材料(一次颗粒)由于热量较高而容易附着于喷镀炬。由于原本附着力较强的一次颗粒附着于包括容易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的喷出口周缘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由附着于喷出口周缘部的一次颗粒形成的覆膜渣的脱落。
另一方面,由于自喷镀炬的喷出口喷出后在被喷镀面弹回而未附着的熔融材料(二次颗粒)的热量较低且附着力较弱,因此即使附着也容易自喷镀炬剥离。由于外表面部包括难以附着熔融材料的部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原本附着力较弱的二次颗粒相对于外表面部的该难以附着的部位的附着。因此,抑制了在外表面部产生由二次颗粒形成的覆膜渣,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覆膜渣自外表面部的脱落。
这样一来,通过抑制覆膜渣自喷出口周缘部以及外表面部的脱落,能够抑制喷镀覆膜的因混入覆膜渣而导致的质量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镀炬的立体图。
图2是从喷镀炬的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3是喷镀炬的主视图。
图4是包含相对于缸孔内表面形成有喷镀覆膜的状态的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自喷镀炬喷出的喷镀颗粒的飞行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4-00 熔融态覆层材料喷镀法,例如火焰喷镀法、等离子喷镀法或放电喷镀法的镀覆
C23C4-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镀覆
C23C4-04 .以镀覆材料为特征的
C23C4-12 .以喷镀方法为特征的
C23C4-18 .后处理
C23C4-14 ..用于长形材料的镀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