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离合机构的假体瓣膜递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6314.7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2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M·R·拜拉斯;A·L·米特奇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永伟;闫茂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离合 机构 瓣膜 递送 设备 | ||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了用于递送医疗装置的递送设备。递送设备包括具有接合部分和脱离部分的细长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细长部件使得行进部件沿接合部分在第一轴向方向移动。当行进部件位于脱离部分内时,细长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的继续旋转不会引起行进部件在第一轴向方向的进一步移动。偏置构件位于脱离部分附近并且推动行进部件重新接合接合部分。通过减少或消除从行进部件到细长部件的末端的扭矩传递,递送设备可减少或防止对递送设备或使用递送设备的患者的损伤。
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在细长部件旋转时沿着细长部件轴向地移动行进部件。具体实施方案涉及具有用于接收行进部件的脱离部分的细长部件和,当如此接收时,细长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的连续旋转不导致行进部件在第一轴向方向的进一步轴向移动。
背景
假体心脏瓣膜多年来一直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天然心脏瓣膜(如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二尖瓣)在确保足够的血液供应通过心血管系统向前流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心脏瓣膜可因先天性、炎症性或传染性状况而变得不那么有效。瓣膜的这种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危害或死亡。多年来,这种病症的确切治疗是在心脏直视手术期间手术修复或置换瓣膜,但是这样的手术易于发生许多并发症。最近,已经开发了一种经血管技术,用于以比心脏直视手术侵入性小的方式使用柔性导管引入和植入假体心脏瓣膜。
在该技术中,假体瓣膜以弯曲状态安装在柔性导管的端部上,并前进通过患者的血管,直到假体瓣膜到达植入部位。然后,导管尖端处的假体瓣膜在有缺陷的天然瓣膜的部位处扩张到其功能尺寸,诸如通过使其上安装假体瓣膜的球囊膨胀。或者,假体瓣膜可具有弹性自扩张支架或框架,当假体瓣膜从导管远端处的递送鞘被推进时,所述弹性自扩张支架或框架将假体瓣膜扩张至其功能尺寸。
由于导管球囊可以施加足够的扩张力以将假体瓣膜的框架锚定到周围的钙化组织,所以球囊可扩张假体瓣膜通常优选用于替代钙化天然瓣膜。另一方面,自扩张假体瓣膜有时优选用于替代有缺陷的非狭窄的(非钙化)天然瓣膜,尽管它们也可用于替代狭窄的瓣膜。
因为导管必须被引导通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所以,包括允许导管弯曲以帮助导航脉管系统的机构以及控制假体瓣膜展开的机构,操作者能够精确地控制导管的操作通常是有益的。
概要
在各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使行进部件接合细长部件的离合机构(clutchmechanism)。行进部件是当细长部件分别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细长部件轴向地移动的部件。当行进部件与细长部件接合时,细长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引起行进部件在第一轴向方向沿细长部件轴向地移动。当行进部件与细长部件脱离时,细长部件在第一旋转方向的继续旋转不引起行进部件在第一轴向方向的进一步的轴向移动。当细长部件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离合机构促进行进部件与细长部件重新接合,使得细长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旋转再次导致行进部件分别在第一或第二轴向方向的轴向移动。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将离合机构并入在用于医疗装置的递送设备中。递送设备可以包括细长的第一部件,其具有接合部分——具有螺纹或槽——以及缺少螺纹或槽的脱离部分。递送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相对于第一细长部件同轴布置的行进部件。行进部件可以包括用于接合第一细长部件的螺纹或槽的螺纹或槽。在具体的实例中,行进部件是带螺纹的螺母、环或套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脱离部分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行进部件的带螺纹或带槽部分的长度,诸如脱离部分的长度至少是行进部件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递送设备包括位于第一细长部件的脱离部分附近的偏置构件。偏置构件在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是弹簧。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诸如弹簧的偏置构件被选择以当偏置构件被行进部件充分地压缩时(如当行进部件位于脱离部分中时)向使用者提供听觉或者触觉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未经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6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