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扩散电极和燃料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73085.3 | 申请日: | 2016-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0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重田和代;宇都宫将道;冈野保高;谷村宁昭;釜江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96 | 分类号: | H01M4/96;H01M4/86;H01M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雁;李书慧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扩散 电极 燃料电池 | ||
1.一种气体扩散电极,是在导电性多孔基材的至少单面具有微多孔层的气体扩散电极,
将在厚度方向三等分所述微多孔层的与表面垂直的截面而得到的区域从所述导电性多孔基材侧起设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时,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为所述第2区域的氟强度的0.8~1.2倍,
所述微多孔层含有炭黑,并且,所述第3区域中的炭黑的结构指数小于3.0,所述第1区域中的炭黑的结构指数为3.0以上,
对于所述氟强度,使用电子束微量分析仪,检测被照射的电子束所反射的特性X射线,求出氟的质量%,将氟的质量%定义为氟强度,
所述结构指数是指用炭黑的DBP吸油量的值除以BET比表面积的值而得的值,DBP吸油量的单位是cc/100g,比表面积的单位是m2/g。
2.一种气体扩散电极,是在导电性多孔基材的至少单面具有微多孔层的气体扩散电极,
将在厚度方向三等分所述微多孔层的与表面垂直的截面而得到的区域从所述导电性多孔基材侧起设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时,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为所述第1区域的氟强度的0.8~1.2倍,
所述微多孔层含有炭黑,并且,所述第3区域中的炭黑的结构指数小于3.0,所述第1区域中的炭黑的结构指数为3.0以上,
对于所述氟强度,使用电子束微量分析仪,检测被照射的电子束所反射的特性X射线,求出氟的质量%,将氟的质量%定义为氟强度,
所述结构指数是指用炭黑的DBP吸油量的值除以BET比表面积的值而得的值,DBP吸油量的单位是cc/100g,比表面积的单位是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为所述第2区域的氟强度的0.8~0.9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为所述第1区域的氟强度的0.8~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其中,第3区域的氟强度为第2区域的氟强度的0.8~1.0倍,并且为第1区域的氟强度的0.8~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其中,将氟强度与碳强度的比例(氟强度/碳强度)设为氟强度/碳强度比例时,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碳强度比例为所述第2区域的氟强度/碳强度比例的1.0~1.3倍,
对于所述碳强度,使用电子束微量分析仪,检测被照射的电子束所反射的特性X射线,求出碳的质量%,将碳的质量%定义为碳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其中,将氟强度与碳强度的比例(氟强度/碳强度)设为氟强度/碳强度比例时,所述第3区域的氟强度/碳强度比例为所述第1区域的氟强度/碳强度比例的1.0~1.3倍,
对于所述碳强度,使用电子束微量分析仪,检测被照射的电子束所反射的特性X射线,求出碳的质量%,将碳的质量%定义为碳强度。
8.一种燃料电池,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扩散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30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