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制造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737.7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大地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12;H05B33/22;H05B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以及 用于 制造 方法 | ||
通过以二维矩阵的形式布置多个像素获得的这种显示装置,每个所述像素配置有具有第一光反射层36R的第一发光元件10R、具有第二光反射层36G的第二发光元件10G以及具有第三光反射层36B的第三发光元件10B。每个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51、有机层53和第二电极52。每个发光元件的边界区域具有沟部421、422、和423,其内部具有遮光层44。第一沟部421的底部431和第三沟部423的底部433位于在高于第一光反射层36B的顶面的位置,同时第二沟部422的底部432位于在高于第二光反射层36G的顶面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装置取代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下文中,还简称为“有机EL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下文中,还简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已引起关注。有机EL显示装置是自发光型,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并且被认为甚至对高清晰度的高速视频信号也具有足够的响应能力。用于实际使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发和商业化正在敏锐地进行着。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实现高对比度和高颜色再现性,例如,通过用三个子像素(发光元件)来构成一个像素,其构成自具有红色发光层并构成自发出红光的发光元件的子像素、具有绿色发光层并构成自发出绿光的发光元件的子像素、和具有蓝色发光层并构成自发出蓝光的发光元件的子像素。同时,为了高分辨率,需要减小像素间距。然而,随着像素间距变得更细,则变得更加难以用这样的三个子像素来构成一个像素。
因此,正在开发用于在所有像素上形成白色发光层并利用滤色器(滤色片,colorfilter)来着色白色光的方法,即,正在开发用三种子像素(发光元件)来构成一个像素的技术:红色子像素(称为红色发光元件),其是通过结合具有白色发光层的发光元件(称为白色发光元件)和红色滤色器所获得;绿色子像素(称为绿色发光元件),其是通过结合白色发光元件和绿色滤色器所获得;以及蓝色子像素(称为蓝色发光元件),其是通过结合白色发光元件和蓝色滤色器所获得。白色发光层形成为在整个白色发光元件上的连续层。没有必要为每个子像素形成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因此,像素间距可以是精细的。在每个白色发光元件中,白色发光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在每个发光元件中独立地形成第一电极。同时,在每个发光元件中第二电极是共有的。
作为用于在具有这样的配置的像素中改善光提取效率的技术,存在用于放大发射自每个发光元件的光的技术,其中通过优化在每个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中的腔结构。具体地,例如,特开2009-091223号公报中公开的,光反射层形成在第一电极(其包括透明电极)和第二电极(其包括半透光材料)以下并且光反射层构成谐振器结构。此外,发射自发光层的光在光反射层和第二电极之间共振,并且一部分光发射自第二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091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地,发射自发光层的光在所有方向上传播。因此,如在图8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中所示的,发射自某些发光元件的光(由图8中的粗实线所指示的)可进入相邻于某些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为了方便起见,称为“相邻的发光元件”)。可替换地,在显示装置内侧发生多次反射,并且发射自某些发光元件的光可进入相邻的发光元件。注意,对于图8中的附图标记,参照图1。因此,整个像素的色度可以从所需的色度偏移。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包括具有几乎不引起光进入相邻的发光元件的配置和结构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问题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