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肾前体细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2901.2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川本达也;山岸幸子;长船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Q1/02;A61K35/22;A61P13/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雯雯;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体细胞 方法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对肾前体细胞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进行鉴定而从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诱导成肾前体细胞的细胞群中获取、制造纯度高的肾前体细胞的方法。一种制造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诱导而成的肾前体细胞的方法,其包括:(i)将多能干细胞在诱导向肾前体细胞的分化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步骤;和(ii)使用选自由CD9(‑)、CD55(‑)、CD106(+)、CD140a(+)、CD140b(+)、CD165(+)、CD271(+)和CD326(‑)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细胞表面标志从步骤(i)中得到的细胞中筛选细胞群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用于从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包含肾前体细胞的细胞群中获取、制造高纯度的肾前体细胞群的细胞表面标志的、制造肾前体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肾脏是为了将生物体内的因代谢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废物通过过滤从血中除去、实现身体健康的维持而发挥功能的重要器官之一。作为肾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疾病,有肾衰竭,但尚未建立有效的药物疗法,现状是通过肾移植、人工透析来进行治疗。但是,肾移植存在严重的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人工透析存在不仅发生并发症、而且医疗费负担庞大的问题,期望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迄今为止报道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重编程因子而得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等具有多能性的细胞(专利文献1和2)。目前,正在研究对由这些多能干细胞分化诱导而成的肾细胞进行移植的、肾衰竭的治疗方法的开发。此外,使用来源于这些多能干细胞的均一的肾细胞来进行治疗药的开发也进入了视野。
已知哺乳类的肾脏是经过前肾、中肾、后肾这三个阶段而形成的,其中后肾产生于中段中胚层的后方区域。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对从小鼠多能干细胞向中段中胚层分化诱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1),确认了奇跳相关转录因子1(Odd-Skipped RelatedTranscription Factor 1,OSR1)作为中段中胚层的特征性标志。另外,作为肾前体细胞的特征性因子之一,已知有SIX同源异形盒2(SIX Homeobox 2,SIX2)(非专利文献2和3)。使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通过与内源性的OSR1等位基因的同源重组,导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而制作人iPS细胞(OSR1-GFP报告基因人iPS细胞),使用该细胞进行研究,由此成功地使用激活素A(Activin A)、Wnt蛋白、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各种低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由人多能干细胞向中段中胚层的分化诱导(非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接着,使用与Mae等人(非专利文献3)同样的同源重组方法,制作在OSR1-GFP报告基因人iPS细胞株的SIX2基因位点导入有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的OSR1-GFPSIX2-tdTomato报告基因人iPS细胞株,使用该细胞进行研究,由此成功地构建了由人多能干细胞向肾前体细胞的分化诱导系统,并确认了由该方法得到的肾前体细胞在急性肾损伤模型中的药效(非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5,843,780
专利文献2:WO2007/069666
专利文献3:WO2012/011610
专利文献4:WO2014/200115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ae S,et al.,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0),393:877-882
非专利文献2:Kobayashi A,et al.,Cell Stem Cell,(2008),3:169-1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未经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2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培养
- 下一篇:增强的脐带来源的粘着干细胞、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