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5516.7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0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洪智俊;金仁中;金璟俊;郑英镐;晋永勋;郑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儒特杰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许振强;陆华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交替层叠多个密封阳极体和多个阴极体的电极组装体,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极组装体形成有以阴刻的方式凹陷的空间部,
向上述空间部插入电子设备的突出部,
上述密封阳极体包括:
阳极板,具有作为阳极活性物质的锂或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涂敷层及拇指状突出部,且形成有第一贯通孔;
一对分离膜,仅露出上述拇指状突出部,且覆盖上述阳极板的两面;以及
薄膜部,位于上述阳极板的整个周围或周围的一部分中的上述一对分离膜之间,且粘结于上述一对分离膜,
上述薄膜部包括:
第一绝缘性部件,位于上述阳极板的整个外侧周围或外侧周围的一部分中的上述一对分离膜之间,且粘结于上述一对分离膜;以及
第二绝缘性部件,位于形成上述第一贯通孔的上述阳极板的整个内侧周围或内侧周围的一部分中的上述一对分离膜之间,且粘结于上述一对分离膜,
上述薄膜部包括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使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与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的内侧面的周围方向和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的外侧面的周围方向中至少一个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阳极板形成有能够收容上述连接部件的切开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极体包括阴极板,上述阴极板具有能够吸收及放出锂的碳质阴极活性材料涂敷层以及拇指状突出部,
在上述阴极体的阴极板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贯通孔相对应地连通的第二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最下端的阴极体的阴极板上选择性地形成上述第二贯通孔,或者不形成上述第二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分离膜中,与上述阳极板的第一贯通孔相对应的部分粘结于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的内侧面,且被加热加压,以能粘结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最下端的阴极体的阴极板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空间部借助收容于上述第一贯通孔的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的内侧面和形成上述第二贯通孔的阴极板的内侧面呈孔形状,或者形成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空间部借助收容于上述第一贯通孔的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的内侧面和形成上述第二贯通孔的阴极板的内侧面以及配置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最下端的阴极板的上部面呈槽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分离膜中的任一个分离膜中表示用于放置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的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阳极板的拇指状突出部的收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一对分离膜相向的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和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以及上述连接部件的两面分别涂敷有粘结物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和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以及上述连接部件包含选自由聚烯烃树脂薄膜、聚酯树脂膜、聚苯乙烯树脂膜、聚酰亚胺膜、氟碳树脂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膜、聚丙烯酸膜、缩醛类膜、聚碳酸酯膜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绝缘性部件和上述第二绝缘性部件以及上述连接部件包含选自由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酯、乙烯丙烯酸类化合物、离聚物化合物、聚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丁醛组成的高温熔融型粘结物质组中的一种粘结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儒特杰德公司,未经儒特杰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55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