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及其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016.X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4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濑堂统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B29C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徐丹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模具 装置 及其 树脂 | ||
1.一种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1),其用于形成具有弯折部(202)的树脂成型品(200),其中,
所述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具有:
阴模(20),其具备空腔(21),所述空腔划定所述树脂成型品(200)的装饰面侧的部分;
阳模(10),其具备芯(11),所述芯划定所述树脂成型品(200)的非装饰面侧的部分;和
夹持器(40),其被设置在所述阴模(20)的所述空腔(21)的外侧以对装饰薄膜(100)进行保持,
所述阴模(20)具有在将划定所述空腔(21)的空腔面(22、23、24)与所述装饰薄膜(100)之间的空间部(SA)中的空气排出时作为排气通路而发挥作用的第一抽吸孔(31)、第二抽吸孔(32)和凹状的抽吸槽(33),
所述第一抽吸孔(31)在所述空腔(21)的底面(22)开口,
所述第二抽吸孔(32)在所述阴模(20)的夹持面(25)中比所述夹持器(40)靠内侧的部分开口,所述阳模(10)与所述阴模(20)的所述夹持面(25)之间夹着所述装饰薄膜(100)而抵接,
所述抽吸槽(33)以将所述空腔(21)与所述第二抽吸孔(32)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阴模(20)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芯(11)具有隔着所述装饰薄膜(100)而与所述空腔(21)的侧面(24)接触的接触部位(12),
所述抽吸槽(33)使内表面部位(24b)与所述第二抽吸孔(32)连通,该内表面部位(24b)是所述树脂成型品(200)的所述弯折部(202)的端缘(203)在所述空腔(21)的所述侧面(24)中所处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空腔(21)的侧面(24)的比所述内表面部位(24b)靠上方的部位与所述夹持面(25)之间的角部分(26)的面(24a)形成为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芯(11)具有与所述树脂成型品(220)的所述弯折部(221)的端部(221a)对应的形状的凹部(11x),
所述抽吸槽(224)以延伸到从所述空腔(21)的弯曲面(23)立起的侧面(24)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夹持面(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抽吸槽(33)形成为如下的截面形状:使得在所述空腔面(22、23、24)与所述装饰薄膜(100)之间的空间部(SA)中的空气被排出时,所述装饰薄膜(100)不与所述抽吸槽(33)的整个内表面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抽吸槽(33)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被设定为,使得所述抽吸槽(33)的截面中的底部两侧的角部(33a)不与所述装饰薄膜(100)紧贴而留有空间。
7.一种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装置(1)形成树脂成型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0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成型机
- 下一篇:用于投影仪的图形用户界面(个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