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泵用的叶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6266.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R·格罗波;F·巴尔博;M·马泰亚奇;大渕真志;崎滨大;黑岩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王娟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泵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泵用的叶轮,尤其是一级或多级类型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如已知的,离心泵具有传统上由一对成形盘体制成的叶轮,这一对成形盘体相互面对,从而形成间隙,连接这两个盘的一系列叶片布置在该间隙内。
各叶轮的中央具有轮毂或者允许叶轮紧固至借助马达装置转动的传动轴的等同联接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尽管公知类型的叶轮被广泛使用,但其具有缺陷,这之中最重要的可能与轴向推力的产生有关。
离心泵的叶轮事实上受到作用在两个面上的不同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压力通常作用在入口侧,而基本上等于输送压力的压力作用在对置面。这产生了甚至很可观的轴向推力,例如就效率而言产生很大损失并且产生会损坏马达轴承的过载。
在多级泵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更严重。
在解决与轴向推力的产生有关的问题的一种尝试中,一些多级泵制造商将半数叶轮键接在与其余叶轮相反的方向上。
然而,这样的方案给制造内部通道带来了很大难度。
现有技术还包括在意大利专利申请号VI2014A000271(与本申请为同一申请人)中公开的一种离心泵用的叶轮。这样的叶轮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需要设置具有不同直径的盘元件。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减小轴向推力的离心泵用的叶轮,同时确保最大效率,并确保使用相同直径的泵元件。
在该宗旨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与通常在传动轴上产生的牵引力有关的问题的叶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护马达轴承的叶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用少量部件制造的叶轮,并因此从纯经济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该宗旨、这些目的及以下会更清楚的其它目的通过一种离心泵用的叶轮实现,该叶轮包括第一盘元件,该第一盘元件在功能上朝入口布置,与在功能上朝输送布置的第二盘元件同轴并面向该第二盘元件;所述第二盘元件借助成角度间隔开的叶片刚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盘元件,并且在中心设有用于紧固至传动轴的紧固构件;所述叶轮的特征在于:该叶轮包括在成对的相邻叶片之间,在所述第二盘元件的大致外周区域中大致受到最大轴向推力的区域处形成的开口。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离心泵,该离心泵包括大致中空主体,所述主体容纳紧固至传动轴的至少一个叶轮,所述传动轴能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传动轴借助马达装置旋转;所述叶轮包括第一盘元件,该第一盘元件在功能上朝入口布置,与在功能上朝输送布置的第二盘元件同轴并面向该第二盘元件;所述第二盘元件借助成角度间隔开的叶片刚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盘元件,并且在中心设有用于紧固至传动轴的紧固构件;所述叶轮的特征在于:该叶轮包括在成对的相邻叶片之间,在所述第二盘元件的大致外周区域中大致受到最大轴向推力的区域处形成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叶轮能显著减小轴向推力,同时确保最大效率和扬程。
事实上,通过使第二盘元件的受到最高压力的区域变空,即通过形成开口,能够减小产生轴向推力的力。
而且,由于这些开口的轮廓完全包括在第二盘元件内,扬程和效率不会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叶轮使得能解决与通常在一级或多级离心泵的传动轴上产生的牵引力有关的问题。这例如得以避免对马达轴承的损害。
附图说明
从根据本发明的叶轮的优选但非排它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更清楚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这些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以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方式示出,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叶轮的前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叶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前视图;
图5是图4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6是图4和图5的叶轮的侧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前视图;
图8是图7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9是图7和图8的叶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前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0和图11的叶轮的侧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前视图;
图14是图13的叶轮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3和图14的叶轮的侧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6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