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产生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3063.8 | 申请日: | 2016-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1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弘;岩下安广;谷口三奈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A61L9/22;F24F7/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李艳霞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产生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中,使放电电极的刷状导电体不接触本装置的表面。离子产生装置(1)具备:通过放电而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21、22)、收容基端部(33、34)的一部分的收容部(70),放电电极(21、22)的刷状导电体安装于该基端部(33、34),收容部(70)中填充有树脂。离子产生装置(1)还具备表示该树脂的表面水平的上限的限制部件(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及该离子产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杀菌或除臭等,利用离子产生装置。
一般而言,离子产生装置具备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离子产生装置中,例如,通过使施加有高电压的放电电极的前端与感应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而产生离子。
作为这样通过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已知有将多个纤维状的导电体的根部捆束而成的刷状放电电极。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将细线以刷状捆束而成的放电电极、及彼此相隔而设的多个感应电极的集尘装置。而且,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具备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放电电极及感应电极的离子产生器。
就这种刷状放电电极而言,当施加有高电压时,细线的前端侧、即未被捆束的这一侧的细线彼此电性排斥而扩散。因此,当使用这种刷状放电电极时,例如与使用针状的放电电极时相比,施加相同电压时的离子产生量增大。其结果,能进行良好的离子释放。
而且,为了通过防止离子产生装置所具备的电路基板露出而防止与放电电极之间的漏电,以仅使放电电极的前端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将放电电极的基部埋设在树脂中。
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直流静电消除器,其中,利用树脂填充绝缘保持器的内部,使设有放电针的基板与放电针的基部一同埋设于树脂,仅使放电针的一部分突出于树脂的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81423号(2012年4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38510号(2012年2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8-298196号(1996年11月12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2的装置,所述刷状放电电极中,如果所述细线的束的前端扩散,那么可能会接触本装置的表面。此情况下,所述细线上施加有高电压,所以,从所述细线向本装置的表面产生异常放电,从而离子的产生量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使所述细线不接触本装置的表面。尤其是,如专利文献3所示,所述表面为所填充的树脂的表面时,所述树脂的表面水平会根据所述树脂的填充量而改变。因此,当填充所述树脂时,须恰当地控制所述树脂的表面水平,以使所述细线不接触所述树脂的表面。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恰当地控制所填充的树脂的表面水平的离子产生装置等。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离子产生装置为通过放电从放电电极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放电电极具有具备多个线状导电体的前端部、及安装有所述多个导电体的基端部;该离子产生装置具备:壳体,具有收容该基端部的一部分的收容部;及树脂,填充于所述收容部;该离子产生装置还具备表示该树脂的表面水平的上限的标识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3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设备
- 下一篇:密封的模块化配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