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0205.5 | 申请日: | 2016-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0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川口直登;寺岛崇;佐藤佳邦;胁坂安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32/23 | 分类号: | C01B32/23;C01B32/205;H01M4/133;H01M4/1393;H01M4/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制造 方法 及其 用途 | ||
一种非鳞片状碳材料,是由粉末XRD测定得到的石墨晶体的(110)面的峰强度I110和(004)面的峰强度I004的比I110/I004为0.10以上0.35以下、平均圆形度为0.80以上0.95以下、d002为0.337nm以下的碳材料,由氮气吸附法测定的直径0.4μm以下的细孔的总细孔容积为25.0μL/g以上40.0μL/g以下,具有特有的光学组织。该碳材料是能够得到维持高的循环特性,并且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库仑效率,并能够以高速进行充放电的低电阻的电池电极的电池电极用碳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更详细地讲,涉及作为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显示良好的电极填充性、高能量密度、高 输入输出特性的碳材料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充放电循环特性、高库仑 效率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逐渐扩展到各种各样的用途中,从便携式设备等的小 型设备到纯电动车(BEV)和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等的大型设备,对 其要求适于多种多样的使用方法的性能。
在便携式设备用途中,由于与电气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以及 功能的多样化相伴的消耗电力的增加等,需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的锂离 子二次电池。
另外,在电钻等的电动工具、混合动力车等的用途中,对高输出且大 容量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正在提高。在该领域,以往主要使用铅二次电池、 镍镉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但对小型轻量且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 电池的期待较高,需求大电流负载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特别是在BEV、PHEV用途中,以10年以上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 和用于使高功率电机驱动的大电流负载特性为主要的要求特性,进而为了 延长续航距离而要求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另外,大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较昂贵,因此要求低成本化。
作为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一般使用石墨、硬碳、软碳 等碳材料。日本国专利第3653105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587255号,专利 文献1)中记载的硬碳、软碳,大电流特性优异,循环特性也比较良好, 但被最广泛地使用的是石墨。
石墨有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
这些石墨之中,天然石墨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由于石墨化度高,因 此放电容量和电极密度高,但存在以下问题:粒子形状为鳞片状,具有大 的比表面积,通过反应性高的石墨的边缘面,电解液被分解,初次充放电 时的库仑效率非常低,发生气体。另外,循环特性也不好。为了解决这些 问题,日本国专利第3534391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632569号,专利文献 2)等提出了在加工成球状的天然石墨的表面涂敷碳的方法。
另一方面,关于人造石墨,日本国专利第3126030号公报(专利文献 3)等中记载的中间相碳小球体的石墨化品。
另外,石油、煤沥青、焦炭等的石墨化品,能够比较廉价地获得。但 是,结晶性好的针状焦炭,成为鳞片状而容易取向。为了解决该问题,日 本国专利第3361510号公报(专利文献4)等中记载的方法取得了成果。
在日本国特开2003-77534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通过使用具有 比较大的间隙的石墨,进行了以高速地充放电为目的的研究。
WO2011/049199(美国专利第8372373号,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 循环特性优异的人造石墨。
日本国专利第4945029号(美国专利第7141229号,专利文献7)公 开了一种人造石墨负极,其是通过向具有流动型组织的生的针状焦炭添加 硼来制造的。
WO2014/003135(专利文献8)公开了一种鳞片状碳材料,其是对具 有特有的光学组织的碳材料实施表面涂敷而成的。
WO2014/058040(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263348号,专利文献9) 公开了一种具有特有的光学组织、且含有硼的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散添加剂
- 下一篇:用于制备氯硅烷的流化床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