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补偿压接部的插接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7938.3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0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泽豪瑟;G·阿姆布雷希特;S·昆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0 | 分类号: | H01R4/20;H01R9/05;H01R13/6474;H01R13/65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德国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补偿 压接部 插接 连接器 组件 | ||
公开了一种插接连接器组件(10),其包括插接连接器(20)和连接到所述插接连接器的线缆(30),所述线缆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32)和围绕所述内导体(32)的外导体(34);所述外导体(34)的轴向端部(33)与所述插接连接器(20)的外导体壳体(24)的套筒部(26)电连接,所述套筒部(26)围绕所述外导体(34)的轴向端部(33);包括所述套筒部(26)的径向收缩部的压接点(50)在所述线缆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所述外导体(34)的轴向端部(33)与所述内导体(30)的轴向端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插接连接器和连接到该插接连接器的线缆构成的插接连接器组件。线缆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和围绕内导体的外导体,其中外导体的轴向端部与插接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围绕该轴向端部的套筒部电连接。
背景技术
插接连接器具有:插接件侧的端,其用于使插接连接器与配合插接连接器联接;和线缆侧的端,其供线缆附接(优选地,通过焊接或压接不可分离地附接)。由此,线缆的内导体与诸如接触销或插座等的插接连接器的内导体部电连接,线缆的外导体与插接连接器的围绕内导体部的外导体壳体电连接,使得从线缆直至插接连接器的插接件侧的端优选地形成连续的屏蔽。
为了建立插接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已知使外导体壳体的由电导性材料构成且围绕外导体的端部的套筒部与外导体的轴向端部压接或压在一起。为此,在制造插接连接器组件期间,在线缆的前端处对线缆进行剥除,即去除线缆鞘的一部分,使得外导体暴露出来。然后,将外导体壳体的套筒部与暴露出来的外导体压在一起。
然而,已经发现以上述传统方式制造的插接连接器组件通常在插接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无法最优地电匹配。特别地,在该连接区域中可能发生与预期特性阻抗的不期望偏离,例如可能发生阻抗的不期望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插接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具有高抗拉强度的且为最优电匹配的稳定连接,优选地,遍及线缆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延伸量地提供稳定连接。
该问题是通过根据方案1的插接连接器组件解决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发展记载在从属方案中。
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套筒部的径向收缩部的压接点,该压接点在线缆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外导体的轴向端部与内导体的轴向端之间。优选地,压接点是通过在位于外导体的前轴向端与外导体壳体的套筒部的插接件侧的端之间的区域中从套筒部的外侧径向作用的加压力而建立的。优选地,从所有侧施加该加压力,使得套筒部的径向收缩部围绕内导体。结果,套筒部与内导体之间的在径向收缩部的区域中的径向距离小于在套筒部的未径向收缩的其余部分中的径向距离。
本发明基于如下认知:为了在不改变线缆的几何形状和电介质的情况下实现线缆的长度方向上恒定的阻抗,线缆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距离必须大致恒定。因而,线缆的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距离的增大通常会产生感应区域,或者会导致阻抗的不期望增大。在传统的插接连接器组件中,在外导体的前轴向端处通常会发生内导体与外导体(或内导体的屏蔽件)之间的距离不期望的骤变。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套筒部的径向收缩部意味着内导体与屏蔽件之间的距离的该骤变的程度降低,因为作为加压力的结果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套筒部更靠近内导体,使得线缆的外导体的收缩了的套筒部继续在朝向插接连接器的方向超出实际的外导体的端,其中套筒部的径向收缩部位于线缆的在线缆的前端处、没有线缆的外导体围绕内导体的区域中。
有利地,压接点直接配置在外导体的轴向端部或与外导体的前轴向端直接相邻地配置,其中压接点与轴向端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2mm,特别地,小于0.5mm。换言之,套筒部的收缩部与外导体的轴向端直接相邻地配置,以便可靠地避免阻抗在该区域中局部改变。
此外,径向收缩部的深度优选是使套筒部在压接点处的内径与线缆的外导体的内径大致对应的深度,以便外导体壳体的收缩了的套筒部使外导体以距内导体恒定的距离朝向前线缆端有效地继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7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有线功能的蓝牙耳机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配电网多极协调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