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叠合式高导铜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7165.7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鑫亿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22 | 代理人: | 王晓明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叠合 式高导 铜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型叠合式高导铜合金。
背景技术
铜及铜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优良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耐蚀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工、电力、机械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但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对铜及铜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架、大型高速涡轮发电机的转子导线、各种点焊、滚焊机的电极、大型电动机车的架空导线、电动工具的换向器、高压开关簧片等都要求材料在保持本身优良导电性能的同时,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人们在不断探索具有优良的综合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功能材料——高强高导铜合金。
目前,大多数的铜合金均具有一定良好的工业性能,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合金来说,总存在着一种矛盾,那就是高强度的合金在导电和导温方面的性能要差一些,而对于高导的合金来说,其强度和硬度又要差一些。目前开发的铜合金来说,主要是从材料的组成来进行合金的加强,而对于材料方面来说,其加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造价极高,很难普遍大众化起来,其次就是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产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叠合式高导铜合金,包括内联铜芯,所述内联铜芯为整体结构一直贯穿,且在内联铜芯外表面由内自外依次设有铜银合金层、铜镍合金层、铜铝合金层和保护层,所述铜银合金层、铜镍合金层、铜铝合金层依次呈阶梯状通过嵌合式叠合在一起形成外包层,所述相邻外包层之间通过加强箍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箍上设有一系列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贯穿加强箍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也为整体结构均匀披覆在铜铝合金层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铜银合金层、铜镍合金层和铜铝合金层型号依次为H60、H80和H9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邻外包层之间的间距为0-0.1mm,且呈螺旋状依次相互嵌合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孔内径范围为0.1-1mm,且散热孔不均匀不等间距的随机分布在加强箍上,所述散热孔分布密度范围为4-8个/平方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由氧化铝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加强型叠合式高导铜合金,通过设置设置内联铜芯将整个串联起来在其外表面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结构,而且各合金层分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和有很好的耐高温能力,通过以叠合镶嵌的方式依附在外表面形成整体结构,而且在相邻的外包层之间设有加强箍和散热孔,散热孔的目的在于将导电层的热量及时散失,从而提高其传导性质,整体上来说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良好导电性、极佳可焊性和高的机械强度,能够克服一定的属性上的矛盾,能够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高导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联铜芯;2-铜银合金层;3-铜镍合金层;4-铜铝合金层;5-保护层;6-外包层;7-加强箍;8-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叠合式高导铜合金,包括内联铜芯1,所述内联铜芯1为整体结构一直贯穿,且在内联铜芯1外表面由内自外依次设有铜银合金层2、铜镍合金层3、铜铝合金层4和保护层5,所述铜银合金层2、铜镍合金层3、铜铝合金层4依次呈阶梯状通过嵌合式叠合在一起形成外包层6,所述相邻外包层6之间通过加强箍7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箍7上设有一系列散热孔8,所述散热孔8贯穿加强箍7和保护层5,所述保护层5也为整体结构均匀披覆在铜铝合金层4外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铜银合金层2、铜镍合金层3和铜铝合金层4型号依次为H60、H80和H90;所述相邻外包层6之间的间距为0-0.1mm,且呈螺旋状依次相互嵌合接触;所述散热孔8内径范围为0.1-1mm,且散热孔8不均匀不等间距的随机分布在加强箍上,所述散热孔8分布密度范围为4-8个/平方厘米;所述保护层5由氧化铝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鑫亿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鑫亿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7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漆桶
- 下一篇:牙膏盒(益齿达‑专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