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的汽车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9926.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压强度 汽车 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中冷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的汽车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涡轮增加发动机的配套件,其作用是降低增压器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无论机械增加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和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中冷器散热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功率,故而如何提高中冷器的散热性能就成了当下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汽车生产商对中冷器的散热性能都有着自己的要求指标,常规要求也要60000次,甚至要求高的主机厂要求配套中冷器的散热性能达到10万次以上。而中冷器的现状是普遍散热性能偏低,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中冷器散热性能的优良与否就成了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的瓶颈。故而这就需要去研究中冷器的结构,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中冷器的散热性能。
中冷器的结构(如图1):中冷器是由主片2,侧板4,散热管5及散热带6的芯体与左右两个气室1,密封垫3再加上一些附件组成,散热管5上设置紊流带。
通过做气-气中冷器压力循环试验,发现试验不达标的产品(以某型号中冷器为例)大都会是咬边泄漏,密封垫溢出现象,即主片咬合齿和气室壁脱离。得出结论:主片及气室的寿命不达标,导致了中冷器的散热性能不达标。
1)气室:影响气室强度有两大因素:a.气室的材质b.气室加强筋关于气室材质c.气室结构,使用的材质有着良好的强度,硬度及耐压性;关于气室加强筋,该产品均匀的分布着加强筋,气室结构强度较好。故而得出结论:气室的结构设计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中冷器的散热性能。
2)主片:影响主片强度有三因素:a.主片材质b.主片料厚c.主片结构,关于主片材质及料厚,改进后对散热性能无明显改观。故而得出结论:主片的结构设计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中冷器的散热性能。
中国专利CN204128402U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垂直流散热器,该专利中水室的末端仅只有一面由主片固定,容易随着中冷器风冷却循环次数的增加,进气压力不断的对咬合齿施加压力,而发生变形,即主片咬合齿和气室壁脱离,同时,中国专利CN205315104U公开了一种带有改进型防漏水室的水冷散热器,该专利中虽然水室的末端两侧面均由主片固定,但是内侧面呈倾斜弧形,并不能提供高强度的支撑力,也容易在多次风冷却循环后出现主片咬合齿和气室壁脱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的汽车中冷器,具有结构稳定、易加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的汽车中冷器,包括主片、气室和密封垫,所述主片通过密封垫与气室密封连接,所述气室末端设有截面呈矩形状的固定部,气室末端与固定部截面的矩形一角过渡连接,所述主片末端设有包裹固定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卡扣顶边、外侧竖直边、卡扣底边和内侧竖直边,卡扣边、外侧竖直边、卡扣底边和内侧竖直边依次连接形成截面带有缺角的矩形,所述内侧竖直边与主片末端过渡连接。
所述内侧竖直边的长度l1取值范围为l2-0.6mm≤l1≤l2-0.2mm,l2为卡扣底边的长度。
所述主片末端为水平直线段,并与内侧竖直边相垂直。
所述固定部内侧边与内侧竖直边之间间距0.15~0.22mm。
所述密封垫的截面呈椭圆形。
所述气室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所述多个加强筋均布设置。
所述凹槽的厚度为1.4~1.6mm。
所述气室采用PA66+GF30工程塑料制成的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气室末端设计为矩形状,且主片末端设计成带有缺角的矩形,即将与气室接触的主片面修正为直面,用于气室的定位,且主片末端为水平直线段,并与内侧竖直边相垂直,为气室提供较大力的支撑,当主片咬合后,气室就会牢牢的被夹紧定位在主片凹槽内,保证汽车中冷器能够在多次压力循环试验中气室和主片稳定固定,从而实现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对内侧竖直边的取值进行设计,l2-0.6mm≤l1≤l2-0.2mm,此取值范围有效地保证内侧竖直边产生的支撑力大小与卡扣底板的支撑力大小相匹配,不会产生两侧较大的压力差,能够提供稳定的平衡的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59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