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134.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祺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0 | 分类号: | B65B13/20;B65B6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打包机 多缸式 挤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广泛适用于各式纤维类下脚料挤压加工的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制造产业所产生的各式纤维类下脚料,均有其专业的运输、回收再利用或焚化或掩埋的处理方式,借以减少各式纤维类下脚料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及降低回收再利用的处理成本和增加各式纤维类下脚料的再利用价值。
而目前一般制造产业所产生的各式纤维类下脚料,是利用挤压设备将各式纤维类下脚料集中,并进行打包后运送至焚化炉焚化或回收再利用,所以打包后的各式纤维类下脚料若不扎实,则会在运送过程中及进入焚化炉焚化前,造成行经路径的环境污染,以及回收再利用前的运输与堆放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各式纤维类下脚料在打包后欲回收再利用但尚未处理前的堆放,运送过程中以及进入焚化炉焚化前的环境污染等困扰问题,则为相关业界期盼进一步改善的技术目标。
而在一般已知利用多缸产生各式纤维类下脚料的收集及挤压的机构技术创作,为多缸同时作动出力的技术设置,基于产业对加工速度与加工效率的要求,均配备大流量的泵浦,因此相对的在电源消耗上较大、产业成本较高,且多缸同时作动出力在动作上较繁重,该等技术创作亦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故,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亦曾针对上述困扰问题创作出「粉尘挤压机」(新型专利权第ZL201620001198.X号)及「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新型专利权第ZL201220417795.2号),而所运用的先前技术创作「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在作动上所需的电源消耗上及动作轻巧上,亦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其为一种能广泛适用于各式纤维类下脚料挤压加工的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技术创作,并且能以较小的马力输出设备产生较大的挤压功效,有效提升挤压机具的产业经济效益与利用性。
该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的往复式压缸,该至少一个的往复式压缸包括一由主压缸电磁阀控制的主压缸及至少一个由辅压缸电磁阀控制的辅压缸 (本实用新型以较佳的两支辅压缸为例说明),该主压缸及辅压缸伸缩端组装在收集室中的推板的后板面,而供应主压缸及辅压缸油压动力的油箱输油管路上设置有阻断回油油路避免主压缸及辅压缸同时加压时油液借此回路回流到油箱的自流控制电磁阀,以及设在多缸式挤压机成品出口闸门由电磁阀控制的开门缸。
经控制系统的压力设定检知及电磁阀的开关,使所具备的辅压缸在主压缸往复收集及数次初步挤压后,并达到压力检知数值时,辅压缸才与主压缸一并出力完成最后一次的挤压动作,以产生电源消耗少、动作迅速轻巧的自动循环施工的挤压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的往复式压缸,该至少一个的往复式压缸包括一主压缸及至少一个辅压缸,经控制系统的压力设定检知及电磁阀的开关,得产生在油压打包机之多缸式挤压机构的成品出口闸门的开门缸关闭后,由主压缸单独往复施力收集并挤压,当收集数次后达到压力检知数值时,辅压缸与主压缸一并出力挤压,并挤压推进到设定打包点的信号检知位置而发出打包信号通知,以达到油压打包机的多缸式挤压机构的省电、动作迅速轻巧的产业使用效益与经济利益。
借由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创作得知,本实用新型平时收集及初步挤压是由主压缸单独往复完成,当收集挤压检测到已达设定压力数值时,由主压缸及辅压缸同时出力完成打包前的最后挤压,因此能确实达到挤压机构耗电量省、动作迅速轻巧的产业使用效益与经济利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说明】
1 主压缸;
2 辅压缸;
3 辅压缸;
4 开门缸;
41 成品出口闸门;
5 推板;
6 收集室;
61 入料口;
A 多缸式挤压机;
A1 开门点;
A2 关门点;
A3 油箱;
B 初始点;
B1 收集折返点;
C 打包点;
D 最外点;
V1 开门缸电磁阀;
V2 辅压缸电磁阀;
V3 主压缸电磁阀;
V4 自流控制电磁阀;
P 压力泵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精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1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