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复合型石油平台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6175.1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军;徐庭元;贾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04;G02B6/4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任月娜 |
地址: | 214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复合型 石油 平台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复合型石油平台用电缆,属于电缆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我国海域采油的石油平台几乎都是外国进口,配套电缆多数也随之进口。据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发达国家在海洋调查勘探、海洋资源开采及海洋军事装备等方面,大量使用了各种类型的海洋工程电缆,而在我国均未进行实质性开发。
目前国内有少数厂家生产的美标规格的石油平台电缆,但只是结构的模仿,不仅产品相关性能和要求并未执行IEEE 1580石油平台电缆标准,而且没有相关的耐钻井液试验、耐钙溴海水试验、耐油泥试验、耐IRM903#热油试验、耐IRM902#热油试验,耐温等级也达不到125℃,使用寿命短。另外石油平台上因为使用功能不同,需要用到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不同种类的电缆,通常这两类电缆是分开敷设。
现有石油平台电缆存在如下缺点:
1、目前国内类似产品使用的是普通乙丙橡胶材料橡胶混合物,其电性能一般、介电损耗高,耐温等级一般在90℃,不适合石油平台这样相对较高的工作温度下使用。这种材料长期在电缆上使用会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
2、为保证电缆的低烟无卤性能,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护套用辐照交联型的聚烯烃材料,然而该类材料的柔软性较差,成品电缆的弯曲半径只能达到8~10倍电缆外径,不适合敷设和使用。
3、目前石油平台用电缆只有电力传输功能,无信号传输功能,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信号电缆通常封开敷设,成本较高,安装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光纤复合型石油平台用电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复合型石油平台用电缆,包括光纤线芯和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包括若干根镀锡铜丝,所述光纤线芯作为中心和镀锡铜丝采用0+6+12+18的方式绞合,所述光纤线芯的外层设置有光纤绝缘层,所述导电线芯的外层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层包覆有金属编织层,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外层包覆有外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线芯的中间设置有高强度芳纶纱。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4-2.8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厚度为1.0-1.2mm。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1.8-2.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中心设置有光纤线芯,使得电缆兼具电力传输和信号传输功能,避免了信号电缆单独铺设,节省了铺设成本;(2)本实用新型光纤线芯的中间设置有高强度芳纶纱能保护电缆在收放和敷设时光纤线芯不受损坏;(3)本实用新型中以光纤线芯为中心和导电线芯采用0+6+12+18的绞合方式制成,结构稳定,弯曲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高强度芳纶纱1、光纤线芯2、光纤绝缘层3、导电线芯4、绝缘层5、金属编织层6、外护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光纤复合型石油平台用电缆,包括高强度芳纶纱1、光纤线芯2、光纤绝缘层3、导电线芯4、绝缘层5、金属编织层6和外护层7;
导电线芯4包括若干根镀锡铜丝,光纤线芯2作为中心和镀锡铜丝采用0+6+12+18的方式绞合,光纤线芯2的中间设置有高强度芳纶纱1,光纤线芯2的外层设置有光纤绝缘层3,导电线芯4的外层包覆有绝缘层5,绝缘层5的厚度为2.4-2.8mm,绝缘层5的外层包覆有金属编织层6,金属编织层6的厚度为1.0-1.2mm,金属编织层6的外层包覆有外护层7,外护层7的厚度为1.8-2.0mm。外护层7采用EVM为主材添加无卤低烟无机阻燃剂,能够满足耐海水、耐酸碱和耐油的指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
由于电缆是单芯结构,需要将光纤线芯2融合到电缆中,光纤线芯2设置在导电线芯4的最中心,保证了电缆整体圆整度,由于电缆在收放、敷设过程中电缆最中心受力最多,为了保证电缆的内部光纤线芯2不受损坏,光纤线芯2的最中心设置了一根高强度芳纶纱1,将受力点集中在高强度芳纶纱1上,同时不影响电缆的弯曲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6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搜索准备的显示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光纤复合型汽车充电桩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