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悬置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0130.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6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葛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世纪东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5/04 | 分类号: | B60G15/04;B60G11/5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置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悬置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悬置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悬置架又称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行驶。
现有汽车悬置架为了加强汽车整体的稳固性,因此在减震方面的考虑就少了很多,一般常见的汽车悬置架通常只有一种减震装置,且大部分是通过弹簧减震,因此其减震效果较差,而悬置架的减震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舒适度,由此可见,关于提高汽车悬置架的减震效果对于汽车本身来说相当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悬置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悬置架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置减震装置,包括上悬架,所述上悬架上固定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悬架的顶部,所述上悬架与下悬架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悬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柱,所述连柱的一端插接在底盘内,所述底盘内的连柱的一端贯穿底盘的底部并卡接在加固板内,所述下悬架底部的中央固定安装有减震杆,所述底盘内焊接有塑胶块,所述减震杆的一端延伸至塑胶块内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簧,所述第一减震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块,所述下悬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部活动套接在套筒内,所述套筒的底部插接在底盘内的固定板上,所述套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盘上。
优选的,所述加强杆与下悬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上悬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与上悬架的连接处设置有预紧片。
优选的,所述塑胶块位于减震杆的正下方,且塑胶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柱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悬置减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杆、塑胶块、凹槽、第一减震簧、减震块、缓冲杆、套筒和第二减震簧,当汽车行驶在比较颠簸的路面时,底盘会受到震动,震动会迅速通过连柱传递到下悬架上,从而使减震杆下压,直至接触减震块,由于减震块底部设置有第一减震簧,因此减震杆上的震动通过第一减震簧吸收了,从而达到初步的减震目的,震动的同时,缓冲杆同样会下压,从而压缩第二减震簧,通过第二减震簧对缓冲杆上的震动进行吸收,从而达到了双重的减震效果,起到了充分的减震作用,降低了因震动对汽车的舒适度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上悬架、2紧固螺栓、3下悬架、4加强杆、5连柱、6底盘、7加固板、8减震杆、9塑胶块、10凹槽、11第一减震簧、12减震块、13缓冲杆、14套筒、15第二减震簧、16固定板、17锁紧螺钉、18减震垫、19底座、20连接头、21预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世纪东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世纪东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0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片钢板弹簧汽车悬架
- 下一篇:一种藏药材酸藤果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