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532.6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利;于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北海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4 | 分类号: | B61L25/04;B61L25/02;B61L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地铁、轻轨、有轨电车、高铁等列车型交通工具由于其方便、快捷、准时的运营优势而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现有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高铁等交通工具存在着不能使乘客获取列车的即时信息的技术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列车交通系统,客服现有的列车存在着不能使乘客获取列车的即时信息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列车交通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列车车载设备、通讯模块以及移动终端;所述列车车载设备设置于列车上,列车车载设备与所述通讯模块有线通讯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讯模块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所述列车车载设备传输信号至所述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接收信号并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将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2G/3G/4G/WIFI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通讯模块通过2G/3G/4G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信标设备和/或WIFI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信标设备包括蓝牙模块,所述WIFI设备包括WIFI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和所述列车车载设备上对应设置有CAN端口、RS-232端口、RS-422端口、RS-485端口以及以太网网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列车车载设备通过所述CAN端口或RS-232端口或RS-422端口或RS-485端口或以太网网卡有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蓝牙模块、WIFI模块分别与所述云服务器通过2G/3G/4G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远程终端设备,所述远程终端设备与所述云服务器双向通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列车交通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移动终端与通讯模块无线通讯连接,通过通讯模块与列车车载设备通讯连接获取车次信号以及定位信号,定位乘客的所在列车的车次;云服务器与通讯模块以及移动终端无线通讯连接,使得通讯模块与移动终端传输信号产生故障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云服务器获取信号,保证信号的及时传达,使乘客获取列车的即时信息;远程终端设备与云服务器双向通讯连接,使得需要乘车的乘客可以通过手上的远程终端设备与云服务器无线通讯连接获取想要乘车的车次信号和定位信号,得到需要的信息,本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列车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通讯模块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列车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列车交通系统,包括云服务器1、列车车载设备2、通讯模块3以及移动终端4;所述列车车载设备2设置于列车上,列车车载设备2与所述通讯模块3有线通讯连接,所述通讯模块3与所述移动终端4无线通讯连接,所述云服务器1与所述通讯模块3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所述云服务器1与所述移动终端4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所述列车车载设备2传输信号至所述通讯模块3,所述通讯模块3接收信号并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4以及所述云服务器1,所述云服务器1将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4。
进一步地,上述云服务器1与上述移动终端4通过2G/3G/4G/WIFI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上述云服务器1与上述通讯模块3通过2G/3G/4G无线通讯连接进行双向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北海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北海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