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增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4829.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635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增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增光膜。
背景技术
增光膜主要有四种类型,一般棱镜片(normalprismsheet)、多功能棱镜片(micro-lensfilm)与反射型偏光片(reflectivepolarizer)。目前国内生产最多的是棱镜膜(BEF)是将光学薄膜的表面设置为20μm左右高度的微三棱镜结构。棱镜膜(BEF)的增亮原理,是将原先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在约70度的范围内出射,从而增加了正视的亮度,减小了可视视角。依照光波的特性(水平波+垂直波)两张增光膜水平和垂直交叉使用保证最佳增光效果。选择使用一张棱镜片或是2张正交放置的棱镜片。例如,在使用了一张棱镜膜以后,亮度视角会减小,但相对的中心点亮度及可视范围内的亮度会有约50%左右的增加。在使用了2张正交的棱镜膜后,亮度视角会进一步减小,可视范围会更向中心轴靠拢,同时,中心点亮度则会有约110%的增加。从而,达到了增加可视范围内亮度的作用。
但现有技术中增光膜(BEF)通常是由许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棱镜条所构成,这些棱镜条按照一个方向排列,组成一个棱镜阵列。棱镜阵列按照一定规律单调排列。由于棱镜阵列仅仅按照单个方向排列,观察者在可视角度内由于无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造成不能满足不同要求的显示。并且现在的复合增光膜需要较多的光学膜片成本较高,光源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复合增光膜,用来解决现有大多数复合增光膜不能使观察者在可视角度内无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显示,且需要较多的光学膜片成本较高,光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增光膜,包括上剥离层,所述上剥离层的下表面设有聚光层,所述聚光层的下表面设有透明层,所述透明层下表面设有雾化层,所述雾化层下表面设有下剥离层,所述聚光层包括第一棱镜条区、第二棱镜条区和第三棱镜条区,所述第一棱镜条区、第二棱镜条区和第三棱镜条区的结构相同、且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棱镜条区、第二棱镜条区和第三棱镜条区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棱镜条,所述棱镜条的垂直截面为正三角形,所述第一棱镜条区上的棱镜条、第二棱镜条区上的棱镜条和第三棱镜条区上的棱镜条相互之间的夹角均为60°,所述聚光层、透明层和雾化层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使用复合增光膜时,只需将其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即可,使下剥离层与导光板的出光面接触,雾化层会将光线分散,而聚光层则可以增光,上剥离层和下剥离层可以防止复合增光膜磨损,而第一棱镜条区、第二棱镜条区和第三棱镜条区可以调整从光源发射出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汇聚光线的亮度;且成本较低,光源利用率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剥离层和下剥离层均为40μm的透明PE薄膜,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复合增光膜的光源利用率更好,且耐磨性较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雾化层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凸半球型粒径的珠体,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光源的扩散效果较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珠体的直径尺寸为8μm,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光源的扩散效果较好,满足复合增光膜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限定,所述透明层为50μm的透明PET薄膜,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光源的穿透效果较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棱镜条的垂直截面的边的长度尺寸为30μm,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光源的聚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增光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上剥离层1、聚光层2、第一棱镜条区21、第二棱镜条区22、第三棱镜条区23、棱镜条24、透明层3、雾化层4、珠体41、下剥离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维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4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贴合液晶显示模组
- 下一篇:一种改善背光源显示效果的扩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