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儿车的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6562.0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7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柯全德;高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全德 |
主分类号: | B62B9/08 | 分类号: | B62B9/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胡犇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婴儿车的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婴儿车,为了保证行驶安全,一般都在车轮上设有刹车机构。目前,刹车机构通常是在一个车轮上设置刹车杆和具有多个刹车槽的刹车盘,刹车时刹车杆插入刹车槽中即可实现刹车,但是对于四轮婴儿车来说,只有一个轮子处有刹车刹车效果较差,在刹车时婴儿车会出现摇晃。目前市场上也有婴儿车在两个轮子上设置刹车装置,但是刹车时需要分别在不同的轮子上操作刹车装置,操作不方便,而且解锁刹车时也要单独操作,操作也不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婴儿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腿1和右支撑腿2,所述的左支撑腿1和右支撑腿2的下端分别设左车轮3和右车轮4,所述的右支撑腿2上铰接有右踏板5,所述的右踏板5上设有在其相对右支撑腿2转动时能与右车轮4上的卡合槽6卡合或分离的右卡条7,所述的左支撑腿1上铰接有左踏板8,所述的左踏板8上设有在其相对左支撑腿1转动时能与左车轮3上的卡槽9卡合或分离的左卡条10,所述的左支撑腿1与右支撑腿2之间设有连通管11,所述的连通管11内设有两端分别与左踏板8和右踏板5连接的拉索12,当踩下右踏板5而使右卡条7与右车轮4上的卡合槽6卡合时,所述的拉索12拉动左踏板8转动,从而使得左卡条10与左车轮3上的卡槽9卡合,并且,当踩下左踏板8而使左卡条10与左车轮3上的卡槽9分离时,所述的拉索12拉动右踏板5转动,从而使得右卡条7与右车轮4上的卡合槽6分离。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腿1包括左支撑杆1a和左支撑座1b,所述的左踏板8和左车轮3连接在左支撑座1b;所述的右支撑腿2包括右支撑杆2a和右支撑座2b,所述的右踏板5和右车轮4连接在右支撑座2b。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座1b包括左座体1ba和设在左座体1ba上的左凸轴1bb,所述的左车轮3连接在左凸轴1bb上,所述的左踏板8上设有套设在左凸轴1bb上的左弧形孔13;所述的右支撑座2b包括右座体2ba和设在右座体2ba上的右凸轴2bb,所述的右车轮4连接在右凸轴2bb上,所述的右踏板5上设有套设在右凸轴2bb上的右弧形孔14。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座1b和右支撑座2b内分别设有能在其内滑行的滑动柱15,所述的滑动柱15的端部设有定位凸起16,所述的左踏板8和右踏板5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能与定位凸起16配合的定位凹槽17,所述的左支撑座1b和右支撑座2b内还分别设有用于顶压滑动柱15进而使定位凸起16与定位凹槽17保持配合的弹簧18。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踏板8和右踏板5上分别设有用于连通两个定位凹槽17的弧形窄槽19,所述的定位凸起16的端部设有倒角,并且,当窄槽19与定位凸起16配合时窄槽19边沿通过滑动柱15对弹簧18的压缩程度大于定位凹槽17与定位凸起16配合时定位凹槽17边沿通过滑动柱15对弹簧18的压缩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刹车时,踩下右踏板,右踏板相对右支撑腿转动的过程中其上的右卡条卡入右车轮的卡合槽内,使得右车轮锁定,与此同时,在右踏板被踩下的过程中,右踏板会通过连通管内的拉索拉动左踏板相对左支撑腿向上转动,因此,左踏板转动的过程中其上的左卡条就卡入左车轮上的卡槽内,从而实现左车轮的锁定。因此,通过踩踏右踏板这一个动作就能实现左车轮和右车轮的锁定,操作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两个车轮均锁定,锁定效果好。当需要解除刹车时,向下踩踏左踏板,其上的左卡条就与左车轮上的卡槽分离,与此同时,连通管内的拉索拉动右踏板向上转动,右踏板上的右卡条又与右车轮上的卡合槽分离,因此,通过踩踏左踏板这一个动作就实现了婴儿车的刹车解锁,操作也非常的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全德,未经柯全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6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