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藏车制冷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6422.2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优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藏车 制冷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藏车制冷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一般是由压缩机,电控,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储液器,干燥器,管路组成,车用冷藏冷机属于一种大功率制冷机,环境和性能使用要求都相当高,所以在设计与选材必须具备散热性能好,安全节能抗震,设计不良则会引起制冷压力过高,冷凝器胀裂甚至炸管,固定不好会容易发生严重事故,现有的冷藏车冷凝器及蒸发器两器分挂,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安装完成后还须要人工对接管路,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冷藏车制冷一体机。
所述冷藏车制冷一体机,包括设置在车体外的冷凝器及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设置在车体内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蒸发器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凝器壳体靠近车体的一侧,所述蒸发器及冷凝器连接处外周设置有保温板。
所述冷凝器壳体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内设置有一空腔,所述安装支架后部与车体连接,前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设置有散热网,所述安装支架空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网主体采用平行流口琴管,所述散热网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平行流口琴管连接的进液口及出液口。
所述散热网上方设置有冷凝风出口,所述冷凝风出口呈长方形,所述冷凝风出口侧边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中部的三组轴流风扇及与所述轴流风扇连接的电机,所述固定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四周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框架中部沿方形框架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圆形孔,所述轴流风扇连接设置在所述圆形孔内。
所述轴流风扇叶片为PVC材料叶片。
所述保温板为聚氨酯保温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冷藏车制冷一体机,压缩机在车引擎发动机带动下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降温进入储液于干燥器,经过干燥、过滤流进膨胀阀,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状态发生变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经蒸发器的空气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吹出冷风从而产生制冷效果通过循环连续制冷,本实施例组合成为一体机,两器中的分隔通过聚氨酯保温板隔热,防止车厢内的制冷量外泄和外界的高温进入,利用银纤铜焊技术将两器的铜管对接并固定,起防腐,不易泄露,耐用牢固的特点。配合车厢前板开的安装孔,直接把冷机吊上安装位置穿螺丝固定即可方便快捷。根据车厢内风冷的回流循环而设计的冷风出风口,上述施例中,特点是可节省大部分空间。不但安装安全,便捷更好的是节省资源,环保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藏车制冷一体机,包括设置在车体外的冷凝器1及通过管道2与所述冷凝器1连接的设置在车体内的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通过蒸发器安装座4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凝器1壳体靠近车体的一侧,所述蒸发器3及冷凝器1连接处外周设置有聚氨酯保温板5。所述冷凝器壳体包括安装支架6, 所述安装支架内设置有一空腔,所述安装支架后部与车体连接,前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设置有散热网7,所述安装支架空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网主体采用平行流口琴管9,所述散热网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平行流口琴管连接的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散热网上方设置有冷凝风出口10,所述冷凝风出口呈长方形,所述冷凝风出口侧边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散热风扇包括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中部的三组轴流风扇及与所述轴流风扇连接的电机,所述固定框架为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四周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框架中部沿方形框架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圆形孔,所述轴流风扇连接设置在所述圆形孔内。所述轴流风扇叶片为PVC材料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优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优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6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