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6014.7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9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戈铅;季小伟;滕广宇;魏广亮;吴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B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刘伟,胡影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线 传感器 车轮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汽车车轮与K&C试验台的装置。
背景技术
K&C(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试验台是获取车辆底盘参数的重要试验设备,车辆在K&C试验过程中,需要在车轮位置安装拉线传感器,以获取车辆的四轮定位的相关参数。现有技术中的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使用起来不方便,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便于装拆的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套装在所述连接件上的锁紧件,
所述连接件一端为实心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其余部分为中空杆套,所述实心结构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从所述中空杆套内穿入从所述通孔中穿出的杆件,穿出部分的杆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放置拉线传感器的圆盘,所述中空杆套用于套装所述轮胎螺栓,所述中空杆套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的条形槽,所述中空杆套上设置有一段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截面沿着靠近实心结构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锁紧件套装在所述连接件上,且能够压紧在所述锥形结构上,通过沿所述锥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锁紧件实现对轮胎螺栓的锁紧和松开。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实心结构和所述锥形结构之间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锁紧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段。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内螺纹段的结构为螺母结构。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通孔为螺栓孔,所述杆件为螺栓杆件。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杆件通过第一螺母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圆盘通过第二螺母固定在所述杆件上。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螺母端。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连接件的一端通过其上安装的杆件实现拉线传感器的安装与固定,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中空杆套套装在车轮轮胎螺栓上实现对车轮的连接,再通过锁紧件在连接件的锥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实现对车轮轮胎螺栓的锁紧固定和松开,当车轮轮胎螺栓处于锁紧固定状态时,通过本装置实现对拉线传感器和车轮的连接,进而可以通过K&C试验台来获取车辆的四轮定位相关参数;当试验结束后,松开车轮轮胎,将本装置拆下,同时取下拉线传感器即可。本装置操作方便,便于装拆。
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锁紧件为螺纹连接,便于锁紧件在所述连接件上的移动,同时防止固定好锁紧件后防止锁紧件相对连接件发生位移;所述内螺纹段结构为螺母结构,便于用扳手操作实现锁紧件在连接件上的移动,防止扳手直接操作在锁紧件上导致锁紧件发生损坏;通孔与杆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杆件在通孔上的连接,通过第一螺母实现杆件在通孔内的固定,操作简便;通过第二螺母实现圆盘在杆件上的固定,进而实现利用本装置对拉线传感器的固定,操作方便;由于在有些情况下,轮胎螺栓安装力矩较小,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锁紧件与连接件的锥形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在用扳手旋松锁紧件时,锁紧件与连接件一同旋转,导致把轮胎螺栓带出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连接件的另一端设计成螺母端,或者当拆卸时把轮胎螺栓带出时,通过扳手固定连接件的螺母端,再用另一个扳手拧松锁紧件,然后再去除轮胎螺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的拆卸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线传感器与车轮的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6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