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835.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闻神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B62D1/187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0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调式 转向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现有转向管柱的设计,在吸能和释放装置的设计上在综合均衡的情况下,大多采用上下护管间加尼龙衬套并需要注塑,吸能原件则采用摩擦型吸能钢带,释放装置则采用的是子安装支架上注塑两个铝制V块(滑脱块)。现有的转向管柱的零件数量多,及上下护管间需要注塑。两个滑脱块需通过注塑与安装支架连接,因为上下护管间有尼龙衬套和注塑及滑脱块和安装支架间的注塑连接,在客户对转向管柱刚度和固有频率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现有的设计日益不能满足可和要求,及满足地转向管柱成本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通过上下护管间的凸起点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在碰撞时吸能力的控制,及通过长槽和铆钉链接的方式对管柱在碰撞发生时的释放,该设计优化简化了转向管柱零件制造装配工艺和零件数量,从设计上提高了管柱的刚度和固有频率的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包括:上护管、下护管、转向轴、铆钉式溃缩释放机构、支架、滑脱块,所述铆钉式溃缩释放机构位于所述支架上方,所述滑脱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滑脱块与支架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支架位于所述转向轴的底部,所述铆钉式溃缩释放机构与滑脱块之间相连接,所述上护管与下护管均位于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且上护管位于靠近转向轴的一端,所述下护管与上护管相连接,其位于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所述的上护管和下护管之间设置有凸起点,所述凸起点与上护管、下护管之间相互摩擦,且将产生的摩擦力转换为吸能力,所述铆钉式溃缩释放机构中包含有铆钉,所述所述铆钉的个数为3个,铆钉之间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铆钉与滑脱块之间通过凹槽紧固连接。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点的个数设置为6-8个。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轴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所述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相连接为一个整体,且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之间相对转动。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护管位于所述上转向轴外表面,所述下护管位于所述下转向轴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护管间的凸起点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在碰撞时吸能力的控制,及通过长槽和铆钉链接的方式对管柱在碰撞发生时的释放,该设计优化简化了转向管柱零件制造装配工艺和零件数量,从设计上提高了管柱的刚度和固有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现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角度可调式吸能转向管柱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吸能悬臂式管套管管柱
- 下一篇:一种带固定销的三销式中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