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761.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同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同锁 |
主分类号: | H02K35/00 | 分类号: | H02K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行驶 振动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把车辆行驶振动转换成清洁环保的可再生电源。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技术已研发多年没有商业应用。中国专利CN203114545U公开了一种车辆震动能发电装置,包括有震动装置,传动装置和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震动装置包括有支架和弹簧,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有曲柄滑块机构,并由滑块带动曲柄旋转;其中,主动锥齿轮通过连杆与滑块连接,从动锥齿轮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发电机输入轴。可见,结构仍复杂。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应该结构简单,体积小,发电效率高。
实用新型目的
车辆在行驶时必然产生振动。把这种振动能转换成电能,应当有与车辆行驶振动形式相匹配的发电机。本使用新型是一种与车辆行驶振动相匹配的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用高效的易实现的方式把车辆行驶振动转换成电能,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简单、高效的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把车辆行驶产生的上下振动转换成电能,增加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使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技术得到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直形永磁磁体同性磁极相临直线排列构成磁棒,磁体之间留有间隙,磁棒固定在磁棒固定板上,中空筒套在磁棒外,线圈绕制在中空筒上,线圈中空筒固定在中空筒固定板上,磁棒插入线圈中空筒内,磁棒固定板及线圈中空筒固定板分别固定在车身和车桥(车轴)上。车辆行驶产生振动时,车身和车桥(车轴)分别带动磁棒与线圈间相对运动产生动生电。
技术方案
直形永磁磁体同性磁极相临直线排列构成磁棒,既一个直形永磁磁体的N极与另一个直形永磁磁体的N极端头对端头相临,S极与另一个磁体的S极端头对端头相临直线排列(如图1所示)构成磁棒。
直形永磁磁体的两端磁性强,由于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直形永磁磁体同性磁极端头对端头相临,磁体之间互相排斥使磁体间存在间隙。压缩磁体间隙,磁体之间的距离变窄,使得磁体间隙及间隙周围的磁力线密度增加,磁体间隙及间隙周围的磁场强度增大,能有效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由于每个磁棒内有多个磁体和多个间隙,为使磁棒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间隙可用非磁性物质填充,间隙和直形永磁磁体固成一个整体构成磁棒,使所有间隙一致,大小固定不变。
磁棒垂直于固定板面,单端固定在磁棒固定板上(如图2所示)。
中空筒套在磁棒外,中空筒的内径与磁棒的外径吻合,并切相互运动灵活。
线圈以磁体间隙相等的宽度绕制在中空筒上。每个中空筒上绕制多个线圈,线圈中空筒垂直于固定板面,单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如图3所示)。
把磁棒插入线圈中空筒内(如图4所示)。磁棒与线圈中空筒间相互运动灵活。
多个磁棒固定在磁棒固定板上。同样多的线圈中空筒固定在中空筒固定板上,把磁棒插入线圈中空筒内(如图5所示)。
车辆行驶上下振动的实质是车身和车桥(车轴)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改变。磁棒固定板(图 5的8)及线圈中空筒固定板(图5的10)分别固定在车辆减震器的两端,或者说磁棒固定板(图 5的8),线圈中空筒固定板(图5的10)分别固定在车身和车桥(车轴)上(如图6所示)。至此,车辆行驶产生振动时,车身和车桥(车轴)分别带动磁棒与线圈间相对运动而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磁体同性磁极相临磁棒结构电气图。
图2是由多个直形磁体同性磁极相临构成的磁棒结构图。
图3是由固定板、中空筒、线圈连接构成的多线圈中空筒图。
图4是把图2磁棒插入图3多线圈的中空筒内组合图。
图5是4个磁棒4个多线圈中空筒组成的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图。
图6是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在车辆上安装位置图。
图中:1.磁体,2.线圈,3.线圈的同名端标示符,4.磁体间的间隙,5.磁体间隙填充物,6.多个磁体构成的磁棒,7.磁体S极N极标识,8.磁棒固定板,9.中空筒, 10.中空筒固定板,11.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12.车轴/车桥,13.减震器,14.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车辆行驶振动发电机,由4个磁棒组成。每个磁棒由6个直形磁体组成(参考附图)。每个磁体端头对端头同名磁极相邻直线排列。磁棒内磁体间隙压缩至5毫米。磁体用直径15 毫米、高10毫米的圆柱体。将这6个磁体的5个间隙用非磁性材料填充并固牢。4个磁棒固定在一个固定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同锁,未经崔同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