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位移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0940.1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东;徐海翔;宋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G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陈攀,王琦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位移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结构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位移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张丝法测量位移(变形)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使用时,所采用具体的形式、细节各不相同。该方法的原理为:将被测点位移,通过热膨胀系数稳定的张丝传递到测量端,测量端为各类量测装置,然后通过测量端测量得到位移数值。
为实现对大型建筑结构(例如,核电厂安全壳结构)的水平直径变化的测量,在使用上述使用张丝法测量位移时,一般都需要增加位移传递支架。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的位移传递支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现有技术中很多具体实现方法的测试误差超过0.1mm,其传递效果不甚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位移测量装置,从而可以有效而快捷地限制重锤的大幅度摆动,提高测量的精度,减小滑轮与张丝之间的摩擦,实现位移量的有效传递,同时还可以防止张丝被装置卡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平位移测量装置,包括:张丝、水平测量轮架、位移传感器和重锤;
所述张丝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物固定连接,所述张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重锤连接;
所述水平测量轮架包括:背板、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支架;
所述背板固定于第二固定物上;
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内边缘均与所述张丝抵接;
所述第一滑轮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滑轮的内边缘在同一条垂直于地面的垂直线上;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中部,用于固定所述位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下端设置有线卡;所述线卡与所述张丝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水平位移测量装置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张丝和第一固定物之间的位移标定器;
所述位移标定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物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标定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张丝的一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位移标定器的另一端通过环形机具与所述张丝的一端连接。
较佳的,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滑轮;
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且所述第三滑轮的外边缘与所述张丝抵接。
较佳的,所述第三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滑轮与所述第一滑轮之间的距离。
较佳的,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与所述背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调节紧固装置;
所述调节紧固装置用于调整各个滑轮与所述背板的垂直距离,并将各个滑轮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较佳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为直流直线位移传感器。
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物和第二固定物为核电厂安全壳内位于水平直径的两端的内壁。
较佳的,所述位移标定器和水平测量轮架通过焊接件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物和第二固定物上。
较佳的,所述张丝为铟瓦丝。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平位移测量装置中,由于设置了水平测量轮架,并在水平测量轮架上至少设置了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而且张丝分别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内边缘抵接,且第一滑轮的内边缘与第二滑轮的内边缘在同一条垂直于地面的垂直线上,因此第一滑轮可以将张丝的水平位移量改变为垂直位移量,而且在同一条垂直于地面的垂直线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内边缘可以有效而快捷地限制重锤的大幅度摆动,从而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各个滑轮是可以转动的,因此也可以大大减小滑轮与张丝之间的摩擦,实现位移量的有效传递,同时还可以防止张丝被装置卡死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由于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设置一个第三滑轮,并使得该第三滑轮的外边缘与所述张丝抵接,从而使得上述水平位移测量装置具有了两个辅助轮(即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由于张丝经过了这两个辅助轮的不同侧面,因此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重锤的过大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水平位移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水平位移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水平测量轮架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多个水平位移测量装置测量水平位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0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