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60851.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9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庆魁;刘心文;赵明;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E05F15/77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天窗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智能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天窗的车辆,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增加车内空气流通,增加后排座椅亮度;但天窗的调节一般只能通过主驾驶左边的仪表台的调节按钮调节或主驾驶位置上部的按钮进行调节;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司机需在调节过程中需要一直按着调节按钮,直到天窗到达所需角度或所需前后位置方可松手,司机调节天窗时容易存在行车危险,其他人员也无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调节天窗。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天窗调节需要司机一直按着按钮,且其他人员无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行调节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系统,包括一个微控制器和电机组;所述微控制器连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组相连,所述电机组还连有用于检测电机组运行状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还连有设置在车厢不同部位的两个手动控制开关和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蓝牙接收模块。
有益效果是:通过手动开关启动电机执行开启或者关闭天窗,所述传感器检测到天窗开启或者关闭的位置到设定位置时自动断开电路,从而达到按一次即可开启或者关闭天窗;通过设置在非驾驶位旁的手动开关,乘客也可以控制天窗的开启和关闭;或者通过连接蓝牙,向蓝牙发送相关开启或者关闭天窗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天窗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达到了安全驾驶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两个手动控制开关分别位于主驾驶座仪表台上和天窗下部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电机组包括用于控制天窗前后位置的第一电机和用于控制天窗角度的第二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天窗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照图1,如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汽车天窗控制系统,包括一个微控制器和电机组106;所述微控制器上连接有为整个装置供电的电影104,所述微控制器连有驱动电路105,所述驱动电路105的输出端与电机组106相连,所述电机组106还连有用于检测电机组106运行状态的传感器107,所述传感器107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101;所述微控制器101还连有设置在车厢不同部位的两个手动控制开关102和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蓝牙接收模块103;乘客通过手机蓝牙连接,通过设置在手机中的APP来控制电机组106,从而控制天窗的开启和关闭,或者通过设置在非驾驶位旁的手动开关,乘客可以控制天窗的开启和关闭,以上设计增加了调控方便,也增加了安全驾驶。
为了使乘客更方便控制控制天窗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为所述两个手动控制开关102分别位于主驾驶座仪表台上和天窗下部前方;天窗手动控制开关设置在天窗下部前方,不管是坐在后座还是坐在副驾驶座的乘客都方便控制。
为了使天窗的控制更加趋向与人性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为所述电机组106包括用于控制天窗前后位置的第一电机和用于控制天窗角度的第二电机;乘客通过手动开关或者带有蓝牙模块的智能手机与汽车天窗控制系统的蓝牙接收模块103连接,来实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60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