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形曲面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57640.1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张勋;王鲁民;周爱忠;张禹;徐国栋;齐广瑞;王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45 | 分类号: | A01K73/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曲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洋底层拖网的网板。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近海及过洋性渔业中,底层拖网渔业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拖网船作业装备,特别是在西非等过洋性海域作业的渔船,多数是由近海拖网渔船改造而成,其技术与装备多使用15年以上,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底层拖网渔业的捕捞效率,减少燃油能耗。目前我国使用的底层拖网网板型式主要为矩形曲面网板,其水动力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提高扩张力并降低阻力,提升其拖网作业捕捞效率,降低渔船能耗,以适应近海及过洋性底拖网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制作一种适于2000-2400马力的拖网渔船用的底层拖网网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由顶面板,上叉纲板,曳纲板,下叉纲板,底拖板,配重板,前导流板,后导流板以及前主面板,后主面板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V”型夹角为170°,上叉纲板及下叉纲板上分别有叉纲拉孔,曳纲板上有曳纲拉板,其特征是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展弦比为0.75,前导流板曲率为12%,角度a为30°;后导流板曲率为12%,角度b为25°;前主面板曲率为12%,角度d为8°;后主面板曲率为14%,角度c为19°;前主面板与后主面板的纵向斜切角f为8°;前导流板、后导流板、前主面板、后主面板水平斜切角度e与角度d相同,均为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经过优选小展弦比网板与前、后导流板及前、后主面板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优化拖网网板型式,产生良好的水动力性能,经风洞模型试验验证,在工作冲角32.5°时,升力系数为1.552,阻力系数为0.575,升阻比为2.701,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矩形V型曲面网板相比,升力提高12%,阻力下降25%以上,升阻比提高近50%;提高了拖网网口水平扩张性能,降低阻力,对提升拖网作业捕捞效率,降低渔船能耗都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网板立体示意图。
图2网板俯视图。
图3网板仰视图。
图4网板导流板及主面板结构参数角度示意图。
图5曳纲拉板示意图。
图6网板作业冲角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见图1-图6。
实施例1:一种矩形曲面网板采用由顶面板7,上叉纲板8,曳纲板11,下叉纲板14,底拖板15,配重板16,前导流板1,后导流板2以及前主面板9,后主面板10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V”型夹角为170°,上叉纲板及下叉纲板上分别设有叉纲拉孔4,曳纲板上设有曳纲拉板12,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展弦比为0.75,前导流板曲率为12%,角度a为30°;后导流板曲率为12%,角度b为25°;前主面板曲率为12%,角度d为8°;后主面板曲率为14%,角度c为19°;前主面板与后主面板的纵向斜切角f为8°;前导流板、后导流板、前主面板、后主面板水平斜切角度e与角度d相同,均为8°。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矩形曲面网板,采用由前导流板1,后导流板2,叉纲拉孔加强板3,叉纲拉孔4,板间加强板5,平行加强板6,顶面板7,上叉纲板8,前主面板9,后主面板10,曳纲板11,曳纲拉板12,拉板转轴13,下叉纲板14,底拖板15,配重板16,固定螺栓17,固定螺帽18,焊接支撑19和曳纲拉孔20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V”型夹角为170°,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结构展弦比为0.75。
前导流板1,板厚8mm,曲率为12%,角度a为30°,落料板长437mm,高度819mm,上下对称共计2块。2块导流板与2块主面板斜切角度e与d相同,为8°。
后导流板2,板厚8mm,曲率为12%,角度b为25°,落料板长437mm,高度819mm,上下对称共计2块。2块导流板与2块主面板斜切角度e与d相同,为8°。
叉纲拉孔加强板3,板厚12mm,共4块,分别焊接固定于上叉纲板8及下叉纲板14的叉纲拉孔上下两侧,并对应开孔,用于加强曳纲拉孔4的受力强度。
叉纲拉孔4,孔径46mm,共6个,即K1-K6;以顶面板7的弧弦为基准线,各孔圆心与拉板转轴13的圆心连线对基准线的夹角为J1-J6,由大到小,对应作业冲角分别为33°,30°,28°,26°,25°,23°,在此调整区间,其升力和阻力都是随着冲角的增大而升高的。在捕捞作业时根据需要连接不同的叉纲拉孔,以获得不同的扩张力及阻力,适应拖网作业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57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动式防磨损网板拖铁
- 下一篇:一种自带导向网的张网幼鱼释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