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解的便携式金属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06534.0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0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顾洁凡;苏凡;郝子鉴;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3/00 | 分类号: | B23H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金子娟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解 便携式 金属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切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解的便携式金属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施工、抢险救援现场都会有金属棒或金属管切割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实现金属棒或金属管的切断。目前对金属棒或金属管的切割工具有液压剪、钢锯、砂轮切割机、气割枪等,气割枪和砂轮切割机工作时会产生高温、火花,在有易燃易爆品的场所不可使用。液压剪则体积较大,在一些抢险救援场所难以伸入空间十分狭小的地方。砂轮切割机在工作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操作者及附近的人的听力有一定损害。并且,这些装置都需要操作者处于金属棒或金属管需要切割的地方作业,在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的情况下,建筑物内部的钢筋往往有很大的应力,钢筋突然切断时导致的钢筋崩断、建筑物倒塌会伤害到作业人员,此时很多已有的切割方法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不足的基于电解的便携式金属切割装置,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电解的便携式金属切割装置,包括夹具、电解液循环系统、控制系统与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包括上、下两个对接后卡在金属棒或金属管上的夹具外壳,上、下夹具外壳均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上、下夹具外壳对接后,二者内腔拼接构成完整的电解液容腔,且上、下夹具外壳之间设有用于密封该容腔的密封件;
所述电解液容腔通过设置在夹具上的进、出水口与所述电解液循环系统连接,电解液容腔内在金属棒或金属管的外围设有对称的上、下两个阴极电极,上、下夹具外壳上分别设有接线端子,上、下两个阴极电极各自通过对应的夹具外壳上的接线端子与电解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金属棒或金属管与所述电解电源的正极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所述电解液循环系统包括进出水口顺次连接的过滤器、散热器、储液箱与水泵,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与夹具出水口连接,夹具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储液箱内设有水位计,所述温度传感器、水位计、散热器、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夹具外壳包括主体和分别从主体前、后两侧(金属棒或金属管轴向)向外延伸出的包箍部,所述抱箍部呈“Ω”型,包括与金属棒或金属管外形适合的圆弧部和位于圆弧部两侧的折边连接部,所述密封件包括分别与上、下夹具外壳对接面形状对应贴合的上、下两个密封垫,所述折边连接部上设有螺孔,安装夹具时,通过螺丝配合所述螺孔锁紧上、下夹具外壳和所述密封垫。
所述夹具外壳的内腔优选采用方形空腔,所述阴极电极采用呈“]”形的框形电极板,架设在金属棒或金属管外围,与夹具外壳、金属棒或金属管不接触。
电解液容腔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两夹具外壳上的接线端子均以斜对角的方式设置所述夹具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可使用市电、发电机、电瓶等电源作为能量来源,切割过程中噪音低、不会产生高温,且在切割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远离作业处,有效避免因金属材料意外断裂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的情况发生,能够安静、安全地切割热轧带肋钢筋、实心圆钢等棒状或者近似棒状的金属材料,对空心的金属管材也有一定的切割效果,可以应用于建筑、消防、制造业等领域,适用于危化品泄露、地震等情况下抢险救援中的金属棒或金属管切割作业,且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和操作,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实施例中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解的便携式金属切割装置,由夹具1、电解液循环系统、控制系统与电源设备等部分组成,所述电源设备包括电解电源和提供给其它设备(如水泵、传感器等)的工作电源。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夹具1包括上、下两个对接后卡在金属棒或金属管2上的夹具外壳104,上、下夹具外壳104均设有一端开口的方形内腔,上、下夹具外壳104对接后,二者内腔拼接构成完整的电解液容腔,用于容置电解液和安装阴极电极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06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