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8679.0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9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亮;汪春;梁琦;付强;严晓丽;孙海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秸秆 营养 生产线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农业生产中生产水稻育秧盘的技术,具体涉及的是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生产线。
二、背景技术:
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育秧穴盘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认可和应用。在此基础上,为了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已对其相应的配套生产设备和装置进行了设计与研发,但普遍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残次品多、生产效率难以大幅度提高等问题,无法实现水稻秸秆育秧盘的工厂化生产,不能满足大面积水稻秧田生产的需要,使水稻秸秆育秧盘的推广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以秸秆为原材料的成型产品都是将固态原料以压注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其间要经过填料、合模、保压、开模、取模等环节,有的设备为了增强成型效果,还会对模具进行加热操作,步骤繁琐,能源消耗大。同时该成型工艺对原料的均匀度、湿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产品的成型率严重受限于原材料的理化性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生产线,这种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生产线用于解决目前水稻秸秆育秧盘制备装置无法实现水稻秸秆育秧盘的工厂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水稻秸秆营养穴盘生产线包括蓄水池、打浆机、筛选机、微型磨浆机、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烘干炉,蓄水池分别通过管线连接打浆机和三个储料池,打浆机出口管线也连接一号储料池,一号储料池通过一号小扬程浆泵连接筛选机,筛选机连接二号储料池,二号储料池通过二号小扬程浆泵连接微型磨浆机,微型磨浆机连接三号储料池,三号储料池通过三号小扬程浆泵连接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螺杆空气压缩泵与水环式真空泵分别通过气管与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连接,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前方是烘干炉,传送带的起始端设置在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的取模器的正下方,传送带贯穿整个烘干炉,另一端从烘干炉穿出;所述一号储料池、二号储料池、三号储料池均为下沉式,设置于地面之下,且三者均设置有搅拌机。
上述方案中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包括吸模滚筒、储浆池、动力传输机构、取模机构、配气系统,吸模滚筒中间为可旋转的中心轴,中心轴两端有正八边形转盘,转盘每边安装有模具支撑架,每个模具支撑架上安置两个穴盘凸形模板,凸形模板通过压条固定;吸模滚筒通过储浆池两块支撑板设置于储浆池正上方,并与储浆池成为一个整体,储浆池设置有进料管道和溢流管道;储浆池的上端口向外延伸形成平台,取模机构设置在平台上,取模机构具有凹形模板;储浆池的一个池壁外有凸台,动力传输机构的三项异步电机和减速器固定于凸台上,减速器上设置光电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三项异步电机,三项异步电机连接减速器连接偏心齿轮,偏心齿轮安装于支撑板上,偏心齿轮连接槽轮机构,槽轮机构连接吸模滚筒中心轴。
上述方案中取模机构中的连杆机构连接摆框,摆框与内槽导杆及圆柱滑块连接,摆框的内部镶嵌有凹形模板。
上述方案中凸形模板与穴盘的凹面形状相适应,凹形模板与穴盘的凸面形状相适应,凸形模板按照穴盘凹面的形状加工而成,以便将浆液中的固体物质按照穴盘的形状吸附、定型、保压;凹形模板按照穴盘凸面的形状加工而成,以便与吸模滚筒上的坯模实现内嵌,完成取模操作。
上述方案中蓄水池、打浆机、筛选机、微型磨浆机、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集成于撬装平台上,蓄水池设置于撬装平台的一侧,打浆机、筛选机、微型磨浆机、气力式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均设置在蓄水池的侧面,撬装平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一号储料池、二号储料池、三号储料池的上盖均开设在撬装平台上。空间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稻秸秆育秧盘的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量产加工速度可达到800个/小时,每天可工作12小时,日产量可达9600个,可满足320亩地的育秧需求。
2、本实用新型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线从添加原料至穴盘烘干成型,各加工环节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每条生产线仅需三名人工即可实现正常运转,减少秧盘生产所需劳动力,降低秧盘生产成本,满足大面积水稻秧田种植需求。
3、本实用新型整个生产线的投入为水稻秸秆、水、营养元素、添加剂和燃料,产出物为烘干后的水稻秸秆营养穴盘,其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高温气体和废品可以被回收重复利用,实现了投入的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未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8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