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1124.3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8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曦;吴小德;林广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9/00 | 分类号: | B67D9/00;B67D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407 广东省东莞市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空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清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
背景技术
燃油加注车在需要给油轮装载燃油时,一般要通过码头阀井,并使用其燃油装载管道将燃油装载至油轮的燃油舱室,待燃油装载结束后,码头阀井及其燃油装载管道内会有一定量的余油,若将这些余油直接泄入海中,不仅浪费了油料,而且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若使余油放在码头阀井及其燃油装载管道内不管,不仅会对码头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在下次对油轮装载燃油时,若燃油的型号与余油的型号不同,将余油装载入油轮的燃油舱室,会对燃油的品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安装扫线系统对余油进行清扫。
现有技术中,余油扫线系统一般为空气扫线系统,空气扫线系统将压缩空气通入燃油装载管道进而将其内余油扫入燃油舱室内,空气扫线系统一般安装在码头上的固定扫线系统,由于扫线系统不能移动,使其灵活性和机动性差,覆盖范围很窄,并且这样的扫线系统还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才能实施扫线作用,因此,扫线系统成本较高,还占用大量的码头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灵活性高、机动性强、可移动的车载空气扫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安装于燃油加注车,车载空气扫线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的扫线管,所述扫线管与码头阀井连接,燃油加注车提供动力给所述空气压缩机使其产生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所述扫线管进入码头阀井及燃油装载管道,进而将码头阀井及燃油装载管道的余油扫入油轮的燃油舱室。
其中,还包括液压马达,燃油加注车的发动机驱动所述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空气压缩机使其产生压缩空气。
其中,燃油加注车自带有取力器,燃油加注车的发动机通过取力器驱动所述液压马达。
其中,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与所述扫线管的入气端,所述扫线管设有阀门,所述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储气罐存储,待所述储气罐的压力达到规定值后,打开所述阀门,压缩空气经所述扫线管对码头阀井及燃油装载管道进行扫线。
其中,所述阀门为手动阀门。
其中,所述扫线管还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靠近所述扫线管的出口端。
其中,还包括扫线软管和用于缠绕所述扫线软管的软管卷盘,所述扫线软管与所述扫线管的出口端连接。
其中,所述扫线管有多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空气扫线系统,该扫线系统安装于燃油加注车上,该扫线系统结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和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的扫线管,待油轮装载燃油结束后,燃油加注车提供动力给空气压缩机使其产生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扫线管进入码头阀井及燃油装载管道,进而将码头阀井及燃油装载管道的余油扫入油轮的燃油舱室。由于该空气扫线系统安装于燃油加注车上,且燃油加注车为空气压缩机提供动力,因而使该空气扫线系统为可移动的扫线系统,灵活性高、机动性强,并且成本低,覆盖范围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空气压缩机;
2-液压马达;
3-储气罐;
4-扫线管;
5-扫线软管;
6-软管卷盘;
7-手动阀门;
8-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1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