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及其应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5212.5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赵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莹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电 传输 系统 及其 应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及其应用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由于其出众的用户体验正在市场上快速地铺开。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见的是磁感应式充电系统。磁感应式充系统需要充电设备和被充设备接触或位置对准。并没有充分地体现无线充电的优点。而更先进的磁共振充电系统不需要接触或对准,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但因为磁共振充系统需要发射和接收谐振在同一频率上。同时充电系统的效率很大程度地决定于发射和接收电路的Q值,磁共振充电系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普及。其中,让发射和接收电路谐振在同一频率上相对比较容易。而如何提高充电器的效率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Q值是衡量电感、电容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电容器件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而目前市面上的标准电感、电容器件的Q值都不够高。因此,用现有的市场上的电感电容器件组成的磁共振充电器的Q值也相应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发射效率和发射距离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对磁共振结构的充电系统而言,无论充电距离和充电效率,都和发射和接受的效率有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无线充电系统中的无线功率在各个方向上是均等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希望在充电的方向上功率集中,在其它方向上比较小,现有技术造成了部分能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Q值从而提高电路的工作值最终达到提高充电效率和距离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射部和接收部,所述发射部包括发射线圈和发射谐振线圈,所述接收部包括接收线圈和接收谐振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发射谐振线圈在同一平面或近似在同一平面,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接收谐振线圈在同一平面或近似在同一平面,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受部通过磁共振方式实现电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谐振线圈或所述接收谐振线圈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可通过控制所述发射谐振线圈或的个数所述接收谐振线圈及各所述发射谐振线圈或各所述接收谐振线圈的开启来控制所述无线电传输系统的辐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所述发射谐振线圈、所述接收谐振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的自谐振点可以有差异;所述差异根据具体的应用而有所不同,所述差异不得超过线圈频带宽度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所述谐振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的形状为圆形、椭圆、或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的距离为随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的大小而变化,所述距离可达75公分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部配置于充电设备;所述接收部配置于搭载了可充电电池的设备。
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应用装置,使用上述任一所述一种无线电传输系统,所述无线电传输系统应用装置包括充电器和与充电器相应的待充电设备;所述充电器的发射线圈和发射谐振线圈在同一平面,与充电器相应的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和接收谐振线圈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功率控制电路202、第一通讯电路203、电源204、第一MCU207、功率频率驱动器和接口205;所述功率频率驱动器和接口205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电源接收直流或交流电并将其输输出稳定的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一MCU和功率频率驱动器和接口提供电能;所述第一MCU207直接连接并监控所述功率控制电路202、第一通讯电路203、电源204和功率频率驱动器和接口205;所述通讯电路保障和所述与充电器相应的待充电设备的通讯;功率控制电路202的通过控制功率频率驱动器和接口205来调节馈给发射线圈206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与充电器相应的待充电设备还包括接口匹配和控制电路305、储能元件308、第二MCU307、第二通讯电路303、执行机构304、人机界面309和鉴权端元302;其中执行机构的功能是打开或关上所述带充电设备;人机界面主要指生物识别器包括键盘、触摸屏、显示器和指纹识别器等;鉴权端元的功能是判断所操作的人员是否是合法用户。所述接口匹配和控制电路305与所述接收线圈相连;所述所述第二MCU307直接连接并监控所述接口匹配和控制电路305、通讯电路303、执行机构304和鉴权端元302;所述接口匹配和控制电路305与所述储能元件308相连;所述第二通讯电路303实现与充电器的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莹,未经赵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5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