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杯盖以及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1718.0 | 申请日: | 2016-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俞棋辉;史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帝恒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杯盖 以及 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盖以及杯子。
背景技术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外燃机,其通过气缸内工作介质经过冷却、压缩、吸热、膨胀为一个周期的循环来输出动力。斯特林发动机的结构有很多,但大都是由α、β、γ三种基础结构变换而来。α型是双缸双活塞式的,两个活塞的上下面都有压差。β、γ型是配气式结构,其中一个活塞对外做功,称为做功活塞;另一个活塞上下的气体压力几乎相等,不做功,所以叫配气活塞;β型的是做功活塞和配气活塞在同一个气缸中,而γ型的是这两个活塞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气缸中。常见的γ型斯特林发动机包括配气气缸以及动力气缸,配气气缸的上、下底板作为吸热面与散热面。
在申请号为201510383265.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杯子,其包括作为杯盖的斯特林发动机单元以及杯体。该专利提供的杯子主要是增加了使用时的趣味性。该专利中,斯特林发动机单元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上形成有用于从杯体内吸热的吸热面。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第一气缸的一种结构,第一气缸由盖体a和设于盖体上的上底板b形成,盖体a的底面a1为吸热面,上底板b为散热面,盖体a作为杯盖安装在一杯体上。当所述第一气缸的上下底面之间的温差足够大时,斯特林发动机单元就可以正常运转。在加工时,为了提高盖体底面a1以及上底板b的导热性能,主要使用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盖体的底面a1与上底板b之间的热量传递,盖体a的侧壁a2主要采用塑料制备,这就导致了盖体a在加工时,需要较为复杂的工艺。另外,盖体a的底面a1与侧壁a2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缝隙,这样也会影响第一气缸的密封性。
为了简化工艺,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法制备盖体a’,如图2所示。采用这种方法时,盖体a’的底面a1’和侧壁a2’的导热性能差异不大。如果采用塑料制作整个盖体a’,其底面a1’的导热性能要比使用金属材质时差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斯特林发动机的 工作;如果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整个盖体a’,则盖体侧壁a2’的导热性能较好,不利于阻隔上下底面之间热量的传递,也即不利于保证上下底面之间较大的温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子,其主要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子,包括杯体以及斯特林发动机单元,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单元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杯盖本体以及壳体,所述杯盖本体的上端面向下凹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向上凹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安装于所述杯盖本体上端面,从而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形成所述第一气缸的腔体,所述杯盖本体设于所述杯体上,从而所述第一气缸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面与所述杯体的内部进行热量交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上下两部分都为凹形,所述第一气缸的上下两部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中部,而在连接处的导热效果较差,可以有效地减少上下底面之间热量的传递,进而提高上下底面之间的温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杯盖本体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一方面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所述第一气缸上下底面之间热量的传递。
优选地,所述杯盖本体一体成型。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杯盖本体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成型,此时由于所述杯盖本体与所述壳体在连接处的导热效果差,也可以保证了上下底面之间较大的温差。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杯盖本体的上端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空腔。
优选地,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内的第二活塞,以及由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带动旋转的飞轮。
优选地,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单元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体上端面,所述飞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飞轮与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通过联动机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上下移动时带动所述飞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帝恒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帝恒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17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克风(OK‑100MIC)
- 下一篇:麦克风(DP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