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7763.0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师绍纯;许晶;王英;刘文鹏;杜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王其文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冷却 结构 以及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具有所述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的电池组以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中,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伴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技术的发展,通过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电能来驱动行进的车辆越来越普遍。
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组系统冷却方式主要有自然冷却、风冷和液冷三种散热方式,其中液冷一般是分为每颗电芯单体表面的散热和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的散热,对于每颗电芯单体表面液冷散热,散热效果最好,但成本高,空间利用率差,并且可靠性差。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的散热,容易实现并且成本低,而且空间利用率比较高,但散热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存在改进基于模组底面或其它的一个表面进行散热的系统的结构以提高其散热效果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组极耳液冷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的电池组以及具有该电池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其包括: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用于电连接电池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绝缘导热块,所述绝缘导热块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并且,所述极耳连接件和所述电芯的极耳的连接部被夹持在所述夹持槽中,以使至少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面接触,以将在所述极耳处产生的热量导出到所述绝缘导热块;和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绝缘导热块形成面接触,并且冷却液能够流过所述液冷板,以便冷却所述绝缘导热块。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极耳冷却结构,能够将在电芯的极耳处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导出到绝缘导热块,并经由绝缘导热块进一步导出到液冷板,最终由流过液冷板的冷却流体带走。由此,能够对电芯进行高效的散热。而且,通过液冷板的冷却流体的流量是能够可控地变化的,由此不管电池组的负荷如何,都能够将电芯的温度保持在电芯的最优工作温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极耳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到所述极耳。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极耳连接件与所述极耳形成面接触,以便降低极耳连接件和极耳之间的电阻并提高极耳连接件和极耳之间的热传导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连接部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之间涂布有导热胶,由此能够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之间实现更好的热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绝缘导热块的接合面处涂有导热胶,以便实现更好的热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极耳连接件和所述极耳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面形成面接触,以进一步增大热传导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极耳连接件和所述极耳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面之间涂布有导热胶,以便实现更好的热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极耳连接件和所述极耳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或激光焊连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极耳连接件呈大致U形,并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延伸的第三支臂,每个极耳连接件均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使得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电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绝缘导热块呈大体倒U形,并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并且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延伸的第三支臂,并且,所述夹持槽包括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三支臂之间,所述第二夹持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第三支臂之间。
通过呈大致U形的极耳连接件和呈大体倒U形的绝缘导热块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大热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较高。而且,上述形状的极耳连接件和绝缘导热块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并且易于装配,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7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