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1594.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4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2 | 分类号: | B29C49/42;B29L31/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热 双向 拉伸 塑成 底模导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
背景技术
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是一种通过吹塑工艺将塑料颗粒制成中空容器的设备。常见的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多采用二步吹瓶,即先将塑料原料热塑制成瓶胚,固定瓶口然后通过红外线高温灯管照射等方式将瓶胚的胚体部分加热软化,紧接着将已经预热好的瓶胚放置到已经做好的吹膜中,锁模后对其进行高压充气,将瓶胚吹拉成所需瓶子,最后排气,开模,取件。
输液瓶的尾端普遍设有塑料挂环,用于悬挂输液。工业生产制造带有塑料挂钩的输液瓶时,需要在输液瓶吹塑成型前把挂环预焊在瓶胚底部尾杆上,然后再进行高压吹塑。为了防止吹塑过程将焊点损坏,就要对尾杆焊接处采取进一步焊接的加固措施。
如图1所示,挂环1包括拉环1a和设置在拉环1a中部的焊接圈1b,所述的焊接圈1b与拉环1a之间通过连接座1c相连。
如图2-图3所示,瓶胚2包括胚体2a和尾杆2b,所述的胚体的尾端呈上凸的半球面,所述的尾杆2b固定在胚体2a尾端半球面的中心处,尾杆2b穿过焊接圈1b并完成预焊接。
如图4所示,现有的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3(以下简称现有导杆3)可对尾杆2b焊接处作进一步的焊接加固。
现有导杆3包括竖直布置且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杆体3a,杆体3a内的上部开有一个圆形的安装孔3b,安装孔3b为沉孔,安装孔3b与杆体3a共轴线且其内制有螺纹,杆体3a的下部有一个向外延伸且与杆体共轴线的环形台3d,杆3a与环形台3d的下端面共同一水平面,杆体3a与环形台3d的轴向高度之比为(15-17)∶1,杆体3a与环形台3d的直径之比为(1-1.2)∶1.4,杆体3a内的下部开有一个圆形的插孔3c,插孔3c为沉孔且与杆体3a共轴线,插孔3c的轴向深度与环形台3d的轴向高度之比为(1.5-2)∶1,插孔3c与杆体3a的直径之比为(0.3-0.4)∶(1-1.2)。插孔3c的开口边缘为圆滑过度,插孔3c可供瓶胚2的尾杆2b插入。
如图5-图6所示,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设有水平的机架4,机架4上竖直设有倒置的气缸5,气缸5下部活塞连杆与现有导杆3螺纹连接,现有导杆3的下方设有支撑指,现有导杆3与支撑指之间设有吹膜模具(支撑指和吹膜模具图中未示出),吹塑时先将现有导杆3通过安装孔3b旋接于气缸5的活塞连杆上,然后将预焊接后的瓶胚2设置在支撑指上,瓶胚2充气膨胀时,尾杆2b受膨胀力穿入现有导杆3底部插孔3c,插孔3c直径略大于尾杆2b直径,插孔3c深度与尾杆2b长度相同,起到保护焊点不被损坏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导杆3插孔3c的形状设计只能起到保护焊点不被冲击,但是如果焊点不良,或者焊点过小,还是会造成脱钩的危险,生产过程中如果产品脱钩率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会严重影响成品率且降低产量。并且由于插孔3c直径较小,如果瓶胚2的位置稍有偏差,尾杆2b就会被现有导杆3折断,也会影响成品率。这些问题对厂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生成产品后,如果输液过程中发生挂钩脱落,更会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在塑料输液瓶瓶胚的吹塑成型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瓶胚的尾杆与挂环之间的焊接强度,避免脱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包括竖直布置且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杆体,杆体内的上部开有一个圆形的安装孔,安装孔为沉孔,安装孔与杆体共轴线且其内制有螺纹,杆体的下部有一个向外延伸且与杆体共轴线的环形台,杆体与环形台的下端面共同一水平面,杆体与环形台的轴向高度之比为(15-17)∶1,杆体与环形台的直径之比为(1-1.2)∶1.4,杆体内的下部开有一个圆形的插孔,插孔为沉孔且与杆体共轴线,插孔的轴向深度与环形台的轴向高度之比为(0.4-0.6)∶1,插孔与杆体的直径之比为(0.8-0.9)∶(1-1.2)。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的底模导杆,简称为本导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1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飞灰直接熔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