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排气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6412.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4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欣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3/18;F01N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256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排气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排气管道。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其用于排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汽车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噪音传递至汽车外,将对汽车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通过排气管时对排气管的内壁造成冲击,使得排气管产生震动。排气管在震动过程中与汽车中的其它零部件产生碰撞,这是汽车工作噪音的一大来源。当前,主要采用对排气管增加固定结构,从而更好的固定主排气管以减少排气管的震动。然而这样的做法,其降噪效果并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排气管道,通过缓冲管与环形容纳槽和连接管之间的配合,可实现缓冲管的轴向移动、轴向转动及径向移动来缓冲及吸收废气的冲击作用力,从而达到降低震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排气管道,包括左右两端均开口的外管,外管的内壁设有环形容纳槽,环形容纳槽内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与外管同轴设置的弹性垫层、连接管和内管组件;
连接管的轴向长度与环形容纳槽内相适应,弹性垫层的内外壁分别与连接管和环形容纳槽相贴合;
连接管的内壁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弹性隔圈,若干个弹性隔圈将连接管的内壁面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缓冲区域;
环形容纳槽内壁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弹性圈;
内管组件包括若干个缓冲管,若干个缓冲管分别位于若干个前述的缓冲区域内,位于连接管两端部的缓冲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弹性圈和弹性隔圈相贴合,位于连接管中部的缓冲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弹性圈相贴合;
缓冲管的外壁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滚珠,滚珠可与连接管的内壁面滚动配合;
缓冲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凹槽。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增加的固定结构虽然能够使排气管固定得更加稳固,但是废气在通过排气管时对排气管内壁的冲击力会通过固定结构传递至汽车的底盘,从而增加了汽车的整体震动,导致降噪效果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为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减震排气管道。其中,弹性圈及弹性隔圈的设置,可有效缓冲剂吸收废气对内管组件轴向上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各个缓冲管之间以及缓冲管与环形容纳槽之间发生剧烈的撞击。缓冲管的外壁上镶嵌有多个滚珠,这样,可减少缓冲管与连接管之间的摩擦,进而,便于实现缓冲管相对外管的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由于缓冲管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凹槽,因而废气进入后,则会沿着凹槽的延伸方向冲击缓冲管,也即给予缓冲管一周向转动及轴向移动的冲击力,缓冲管则可通过其与环形容纳槽和连接管之间的配合来实现轴向移动及轴向转动来缓冲及吸收该作用力,从而达到降低震动的目的。若有部分废气作用于缓冲管呈现出随机性,也即会给予缓冲管径向作用力时,则可通过连接管与环形容纳槽之间区域的弹性垫层来吸收该作用力,以进一步达到降低冲击的效果。其中,内管组件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缓冲管组成,并由弹性隔圈隔开定位于不同的缓冲区域内,这样,可大大减少每一缓冲管因其他缓冲管而连带转动及移动的几率,从而,可保证每一缓冲管均能独立地吸收来自源源不断的废气的冲击力,进而,达到实时及时吸收减震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内外壁之间和缓冲管的内外壁之间均设置有隔音毡。如此,可隔离噪音,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在缓冲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孔吸音棉层,进一个提高了降噪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相等。缓冲管的内壁与外管的内壁共同形成排气通道,当废气经过外管与缓冲管过渡处时,可避免内径不等而引起的废气冲击方向及作用力的突变,从而可降低废气对缓冲管的猛烈撞击。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容纳槽连通的润滑油加注孔,润滑油加注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缓冲管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管内壁之间的区域;还包括与润滑油加注孔配合的堵头。设置润滑油加注孔,通过润滑油加注孔向环形容纳槽内加注润滑油,延缓滚珠的磨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其中,弹性圈的设置,可防止润滑油滴入排气通道内,减少润滑油的浪费,同时,也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欣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欣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6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