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0399.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9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时国荣;柯善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6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孔绞制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孔加工制造,特别涉及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某些法兰的连接螺栓孔(如齿轮箱法兰与中间轴法兰的连接螺栓孔)需要绞制,铰制螺栓孔的要求较高,目前采用的绞制方法是:先将齿轮箱法兰和中间轴法兰的部分螺栓孔采用工装螺栓(如自由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后对其它的螺栓进行铰制工作,当前螺栓孔绞制完成后,将工装螺栓换至铰制完毕后的螺栓孔中,绞制其它的螺栓孔。由于齿轮箱法兰和中间轴法兰采用的是自由螺栓进行固定,仅仅可以实现轴向固定,而对于径向固定无法保证,所以需配制相应的绞制螺栓进行齿轮箱法兰与中间轴法兰的径向固定,所有的螺栓孔铰制完毕后,绞制螺栓抽出时,绞制螺栓容易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轴向及径向固定法兰的绞制螺栓在拆卸时容易划伤的技术问题,防止绞制螺栓损伤,提高了绞制螺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绞制螺栓及键条;
所述绞制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法兰的第一螺栓孔及第二法兰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绞制螺栓上开设有与所述键条相配合的键槽;所述键条设置在所述键槽内,用于径向固定所述第一法兰及所述第二法兰;
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及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绞制螺栓上,用于轴向紧固所述第一法兰及所述第二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键槽为内浅外深的楔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键条为楔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键条的第一表面为圆弧形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键槽与所述键条分别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键槽及所述键条分别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螺母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第一紧固螺母及第二紧固螺母轴向紧固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键条径向固定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绞制螺栓同时实现了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的轴向及径向固定。由于键条设置在键槽内,当其它的螺栓孔绞制完成后,可取出键条后再取出绞制螺栓,由于绞制螺栓的外径小于螺栓孔的孔径,可防止绞制螺栓拆卸时被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轴向及径向固定的绞制螺栓在拆卸时容易划伤的技术问题,防止绞制螺栓损伤,提高了绞制螺栓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栓孔绞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紧固螺母1、第二紧固螺母6、绞制螺栓2、键条5、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
绞制螺栓2穿过第一法兰3的第一螺栓孔及第二法兰4的第二螺栓孔。绞制螺栓2上开设有与键条5相配合的键槽,键槽为内浅外深的楔形形状。键条5设置在键槽内,键条5为楔形形状,键条5的第一表面为与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相配合的圆弧形状,键条5的第一表面与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抵接,键条5用于径向固定第一法兰3及第二法兰4,防止第一法兰3与第二法兰4发生径向相对运动,键槽与键条5分别至少为一个。
参见图1及图2,第一紧固螺母1及第二紧固螺母6设置在绞制螺栓2上,第一紧固螺母1及第二紧固螺母6用于轴向紧固第一法兰3及第二法兰4,防止第一法兰3及第二法兰4轴向运动。第一紧固螺母1及第二紧固螺母6分别至少为一个。
参见图1及图2,第一垫片设置在第一紧固螺母1与第一法兰3之间,第一垫片用于增加第一紧固螺母1与第一法兰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法兰3的受力均匀,以及防止第一法兰3损伤。第二垫片设置在第二紧固螺母6与第二法兰4之间,第二垫片用于增加第二紧固螺母6与第二法兰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二法兰4的受力均匀,以及防止第二法兰4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0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