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7740.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韩振强;蒋立坤;付家文;徐正兴;王益山;吴玉胜;宋剑鸣;马淼;祝平;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带铣齿 悬挂 器回接筒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管悬挂器回接筒清铣修复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器回接筒铣刀。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钻井、固井技术的发展,悬挂器等工具使用日趋频繁,那么,如何保证悬挂器尾管回接作业的施工安全就是我们固井技术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提高尾管固井质量是保证回接固井成功的必要前提。尾管固井候凝结束后,下铣锥清理回接筒,修复喇叭口,保证其无毛刺和水泥块。铣锥的清理效果,为之后回接插头准确插入回接筒,憋压实现应有的密封效果提供保障。
常规采用的回接筒修复与整形技术一般采用先下入适合回接筒内径的平面铣柱进行回接筒内径的修复与清理作业。然后起钻,再下入锥铣鞋进行回接筒喇叭口的修复。反复过程对于钻除回接筒内多余的水泥塞效果较差。若回接筒稍有变形,铣鞋的清理效果不佳,为后面的回接插头插入密封带来隐患。
又由于井壁磨刃的局限性,一般磨铣至回接筒底部会发生遇阻现象,再进行二次回接筒修复。这样,不仅是增加了施工时间,同时对井壁和固井质量的破坏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若对钻压和磨铣时间把握不准,反而造成回接筒的损坏,后果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采用铣柱和锥铣鞋才能完成清铣回接筒,费时费力,且容易对回接筒内壁造成损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包括铣刀主体,其为圆柱体,沿其轴向设有贯通铣刀主体两端的循环孔,循环孔与铣刀主体的轴线重合,循环孔的一端设有内螺纹;主铣刀齿,其围绕铣刀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于铣刀主体的外侧壁上,且位于背离内螺纹的端部;端铣刀齿,其设于铣刀主体背离内螺纹的端部,且围绕铣刀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端铣刀齿的刀刃沿铣刀主体的径向延伸。进一步,所述铣刀主体、主铣刀齿和端铣刀齿材质均为钢,且钢级为P110;三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内螺纹为圆锥管螺纹。
进一步,所述端铣刀齿伸出所述铣刀主体的外侧壁,并与所述主铣刀齿一体成型;端铣刀齿伸出所述铣刀主体的外侧壁的长度L与主铣刀齿的高度L1相等;端铣刀齿与主铣刀齿连接部分设有倒角,倒角的角度α为45°,且长度不大于端铣刀齿的高度H;倒角上设有刀刃。
进一步,所述端铣刀齿齿数为六齿;在相邻的两个与端铣刀齿连接的主铣刀齿之间,还单独设有主铣刀齿。
进一步,所述主铣刀齿、端铣刀齿和倒角的刀刃位于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主铣刀齿、端铣刀齿均为右刃刀齿。
进一步,所述端铣刀齿的宽度S为铣刀主体外径D的9%~11%。
进一步,所述端铣刀齿的高度H为铣刀主体外径D的4.5%~6%。
进一步,所述端铣刀齿伸出铣刀主体外侧壁的长度L为铣刀主体外径D的5.5%~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铣刀端部增加端铣刀齿,能够有效的加强回接筒内部水泥块等杂物的清除效果。减少在磨铣时,铣刀遇阻现象的发生。能够实现一趟磨铣完成整个回接筒的清理和修复工作,降低了施工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节省了固井成本和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的主视向半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端面带铣齿的悬挂器回接筒铣刀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铣刀主体;11-主铣刀齿;2-循环孔;21-内螺纹;3-端铣刀齿;31-锥形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7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头胶塞填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偏心式穿心活页打捞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