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次碰撞脱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7619.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51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次 碰撞 脱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次碰撞脱壳机。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果由果蒲(壳)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果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对加工油脂不利,须作脱壳处理,目前,油茶果脱壳采用人工方式脱壳,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油茶果的机械脱壳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才刚起步,虽然已存在有少量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可用于油茶果脱壳和壳、仁分离的设备,但这些设备大都处理量较小。在脱壳过程中有的壳没有完全破开,影响后续工艺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次碰撞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次碰撞脱壳机,包括支架、脱壳室、进料槽、碎壳室;所述脱壳室安装在支架上,所述脱壳室上安装有碎壳室,碎壳室上端安装有进料槽,所述脱壳室内安装有转盘,转盘通过 脱壳室下端的电机驱动,所述碎壳室内安装有碎料滚筒,碎壳室和脱壳室之间设置有导料口,所述脱壳室的下端设置有下料槽。所述脱壳室侧壁上端设置有斜板,斜板上安装有脱壳板。
所述脱壳板上设置有若干尖刺。
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35~40°。
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的凹球面,并在凹球面上环形均匀设置有3~8个凸起。
所述碎壳室为圆弧型,其圆弧半径与碎料滚筒的半径之差小于油茶的最小半径。
所述电机外设置有电机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滚筒对油茶外壳在不伤及茶籽的情况下进行挤压,让外壳破开呈现裂纹,下落到转盘后,通过转盘旋转将茶壳甩出与机体内壁碰撞而脱离,通过在脱壳室上端设置斜板,使油茶能够多次撞击脱壳室,保证了油茶脱壳完全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脱壳室,3-进料槽,4-碎壳室,5-碎料滚筒,6-导料口,7-转盘,8-下料槽,9-电机,10-电机保护罩,11-斜板,12-脱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多次碰撞脱壳机,包括支架1、脱壳室2、进料槽3、碎壳室4;所述脱壳室2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脱壳室2上安装有碎壳室4,碎壳室4上端安装有进料槽3,所述脱壳室2内安装有转盘7,转盘7通过脱壳室2下端的电机9驱动,所述碎壳室4内安装有碎料滚筒5,碎壳室4和脱壳室2之间设置有导料口6,所述脱壳室2的下端设置有下料槽8。所述脱壳室2侧壁上端设置有斜板11,斜板11上安装有脱壳板12。
所述脱壳板12上设置有若干尖刺。使油茶撞击在尖刺上局部收到较大的力,增加油茶壳的脱离几率。
所述斜板11的倾斜角度为35~40°。使油茶会多次经过斜板11后进入转盘7,使油茶壳得到多次碰撞,保证油茶壳脱离干净。
所述转盘7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的凹球面,并在凹球面上环形均匀设置有3~8个凸起。使油茶在转盘7上随转盘转动时,不会滑动减少其离心力的大小。
所述碎壳室4为圆弧型,其圆弧半径与碎料滚筒5的半径之差小于油茶的最小半径。避免油茶从碎壳室4内壁和碎料滚筒5间下落进入导料口6内。
所述电机9外设置有电机保护罩10。防止油茶下落时碰撞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油茶通过碎料滚筒5挤压破碎后,经倒料口6下落在转盘7上,转盘7旋转带动油茶,油茶通过离心力飞出与碎壳室2的内壁碰撞,使油茶壳籽分离后经下料槽8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76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