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7079.3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崔玉刚;孙威;田秀君;薄晋科;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1645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加热 功能 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的优点,目前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源设备。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继续提高其能量密度,这就要求提高电极极片上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以增加其担载量。但是,提高压实密度的同时也意味着电极极片的孔隙率降低,这会导致电解液难以充分浸润电极。浸润不充分则可能导致电池在化成后阳极出现黑斑、析锂等问题,从而降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促进电解液良好地浸润极片是至关重要的。
锂离子电池最简单的注液方式是通过手动进行注液,随着大规模生产的进行,出现了锂离子电池真空加压注液机。真空加压注液机的特点在于,企图通过真空将极板材料孔隙中的气体排出,此时注液能够使得电解液自动进入极板材料的孔隙中,再通过加压,以及后续的真空加压动作,使电解液完全进入到极板材料的孔隙中,达到一个良好的浸润效果。但是随着对电池容量以及容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极板的尺寸增大,以及极板的压实密度的提高,使得极板的浸润越来越难。然而极板电解液的浸润是一个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点,其直接关联锂离子电池极板界面的均匀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发挥。
提高浸润时间和浸润温度成为了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案,但是实验表明,浸润时间和浸润温度的提高会是极板粉料脱离基材,使电池失效。在电解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能够提高浸润效果,但这样不仅提高了电解液的成本,同时也会对电池本身性能的发挥带来一定影响。也有专利报道直接对电解液进行加热,但是作为以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电解液,直接加热使得电解液挥发,可能造成锂盐析出堵塞注液口等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以提高电解液浸润性能。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包括:
导热管路、与待注液电池的密封口连接的抽真空管路和充气管路;所述导热管路与所述充气管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所述导热管路内通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用于将温度传导至所述充气管路,对通过所述充气管路的气体进行加热;
所述充气管路用于向所述待注液电池内充入气体;
所述抽真空管路用于在充气结束后将所述待注液电池抽真空。
优选的,该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密闭腔体,所述导热管路、抽真空管路和充气管路均位于所述密闭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充气管路内的气体为惰性气体。
优选的,所述导热介质为循环流动的导热油。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的温度为70~150℃。
优选的,该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导热介质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在传统真空加压注液装置的基础上,通过在原有充气管路的附近设置导热管路,通过在导热管路内通入导热介质,利用热传导性,对通入待注液电池的气体进行加热,将极板中未被烘烤干净的水分彻底排出,并且能够提高极片的温度,提高极片表面能增加润湿角,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性能,同时也减轻了极板中的水含量,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走向大尺寸高能量密度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进行注液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进行电池注液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注液装置,包括:
导热管路1、与待注液电池4的密封口8连接的抽真空管路3和充气管路2;所述导热管路1与所述充气管路2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7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卡板电池弹性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二封四合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