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仪的电路板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3058.8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9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扬;李珊;朱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功能 综合 电路 调试 电路板 测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仪的电路板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的信号变化和功能都具有一定的抽象特性,通过直接的观察手段很难得知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性。因而在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应用开发和设计中,需要大量的用到仪器设备来搭建测试环境和获取电路状态。
电路调试是指在电路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验证还阶段是否达到预期性能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要查找原因,反复不断的修改验证的过程。
常用的电路调试仪器有很多种,包括可调稳压电源,示波器,电子负载仪和能反复焊接修改电路的万用测试板等。由于这些仪器型号繁多,功能不集中不专一。因而使用过程中造成很多麻烦,严重影响了电路调试进度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易于操控、便于调节、功能多样且专一、电路调试进度好、调试效率高的用于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仪的电路板测试夹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仪的电路板测试夹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基座上表面设有测试定位槽口,基座上垂直设有背板和位于背板前侧的两根立杆,立杆上端通过定位板与背板前侧固定连接,两根立杆上穿设并滑动设有移动平台,背板前侧上部固定设有连接架,连接架前侧上部设有压杆,压杆上部设有手柄套,连接架前侧下部设有轴套,轴套内穿设并滑动设有推拉杆,推拉杆下端垂直固定在移动平台上表面后侧,推拉杆上端与压杆下部之间通过连板连接,连板两端分别与推拉杆上端与压杆下部铰接;
基座上设有两个电源接线柱和两个负载接线柱,基座上开设有与两个电源接线柱和两个负载接线柱底部上下对应的四个穿线孔;
移动平台上表面设有绝缘电极安装板,绝缘电极安装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一组左莲花头针式电极和右莲花头针式电极,左莲花头针式电极和右莲花头针式电极的下端均凸出于移动平台下表面,左莲花头针式电极和右莲花头针式电极的上端分别连接有柔性的左电极引出排线和右电极引出排线,左电极引出排线和右电极引出排线的下端均与电源接线柱及负载接线柱连接;
基座右侧设有信号板电连接插口,信号板电连接插口通过信号引出线分别与左电极引出排线和右电极引出排线连接。
基座上设有位于测试定位槽口下方的通风孔。
左莲花头针式电极和右莲花头针式电极的构造相同,右莲花头针式电极包括圆柱形的电极本体,电极本体上端设有与右电极引出排线连接的引出电极,电极本体上端设有与右电极引出排线连接的引出电极,电极本体下端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圆柱槽,圆柱槽内插设有活动针头,活动针头上端与圆柱槽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活动针头下端为莲花头形电接触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功能综合电路调试仪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包括控制主机和测试信号输出观察单元;电路板测试夹具的测试信号输出端与测试信号输出观察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控制主机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功率驱动模块、开关电源控制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焊接器恒温加热模块,功率驱动模块后侧连接有向后伸出箱体的220V电源线,箱体内后部设有与功率驱动模块接触的散热器;负载控制模块和功率驱动模块相连接,负载控制模块分别与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和焊接器恒温加热模块连接;
箱体前侧面板上设有输出电压数码显示屏、输出电流数码显示屏、负载电压数码显示屏、负载电流数码显示屏、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输出电流调节旋钮、负载强度调节旋钮、电源电压输出正极、电源电压输出负极、负载接入端正极、负载接入端负极、负载强度档位选择按钮和焊接烙铁接口,焊接烙铁接口内设有接口电极针;
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内部电路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出正极、电源电压输出负极连接、输出电压调节旋钮、输出电流调节旋钮、输出电压数码显示屏和输出电流数码显示屏连接;
负载控制模块的内部电路分别连接负载接入端正极、负载接入端负极、负载电压数码显示屏、负载电流数码显示屏和负载强度档位选择按钮;
焊接器恒温加热模块和焊接烙铁接口内的接口电极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30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