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9957.9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8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峰;王龙滨;周泽;徐豪杰;苏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14 | 分类号: | D07B1/14;D07B5/00;D07B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覆层 复合材料 电梯 绳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牵引技术领域,涉及电梯绳索,尤其是一种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电梯的安装和使用率普遍提高,近年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现在电梯的曳引传动钢绳都是采用钢丝编织而成,主要有麻芯和钢芯两种钢丝绳,这两种型式都分别起到润滑定型(麻芯)和增加强度(钢芯)的作用,其中钢芯虽然可以增加强度,但是特有的物理特性一刚性太强,容易断;而麻芯虽然润滑定型好,但抗拉强度差。因此,电梯的生产、安装和用户都希望有一种强度高,润滑定型好,使用寿命长的电梯用钢丝绳。为解决传统钢丝绳曳引系统配置以及寿命问题,曳引绳扁平化成为电梯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申请号20131017514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提升设备的绳索、电梯和制造绳索的方法,该绳索包括连续的负载承受部分,其剖面实质上为矩形,并且横截面的宽度大于厚度,并且负载承受部分包括在聚合物基质材料内的玻璃纤维加强体和/或聚芳基酰胺纤维加强体和/或碳纤维加强体和/或聚苯并恶唑纤维加强体和/或聚乙烯纤维加强体和/或尼龙纤维加强体,负载承受部分横截面的一个或多个长侧面对称地或不对称地包括在绳索的纵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凹槽,其分开负载承受部分为多个更小部分。
上述专利产品在很多方面克服了传统钢丝绳的不足,但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而碳纤维带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合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开发一种新型的电梯用扁平化绳索,一方面发挥扁平带优势,另一方面弥补钢带和碳纤维带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以实现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运维成本,并避免电梯运行品质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由承力层、缓冲层和护套层组成。承力层位于绳索的中心,缓冲层包覆在承力层的外侧,护套层位于绳索的最外层。
承力层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承力层基体设计成扁平结构,承力层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缓冲层包覆在承力层之外,其结构依附承力层基体。缓冲层选用聚氨酯材料,且为多空结构,以增强其抗冲击性能,对包覆的承力层起到保护作用。缓冲层的单边厚度1mm。
保护套包覆在缓冲层之外,处于绳索的最外层。保护套采用金属材质,选用高硅高铁铝基合金,采用喷射沉积制备工艺,单边厚度2mm。铝基合金保护套质量轻,抗磨损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
(1)该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承力层基体为扁平结构,增加电梯绳索与滑轮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梯绳索运行平稳性;
(2)多空结构的聚氨酯缓冲层减少电梯绳索在工作中的振动噪音,提高复合材料绳的使用寿命;
(3)高硅高铁铝基合金保护套,质量轻,抗磨损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力层;2缓冲层;3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金属覆层复合材料电梯绳索,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由承力层1、缓冲层2和护套层3组成。承力层1位于绳索的中心,缓冲层2包覆在承力层1的外侧,护套层3位于绳索的最外层。
实施例
使用挤橡机把碳纤维和丁苯橡胶制成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承力层1,承力层1基体为扁平结构,最大厚度6mm,宽度15mm。
缓冲层2依附承力层1基体,选用多空结构聚氨酯材料,单边厚度1mm。
保护套3处于绳索的最外层,选用高硅高铁铝基合金,采用喷射沉积制备工艺,使保护套3附着在缓冲层2外表面,保护套3喷射厚度控制在2mm。
说明书附图只作为产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实际产品结构和尺寸以发明者设计生产图纸为准。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9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模块
- 下一篇: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