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3301.7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兵;魏文丽;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北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7B15/02;G06Q50/26;E04H6/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频 识别 停车场 智能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监控停车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停车场都是由车主自己开车进入停车场,寻找停车位停车,取车时,可能遇到别人的车停的位置不对的时候,这样不仅浪费停车位,而且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停车和取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所述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快速停车、取车、防止停车位被浪费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停车场和汽车,所述停车场内设有多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的一端设有图像采集设备,每两个横向所述停车位之间设有转向轨道,相邻的所述转向轨道通过垂直轨道相连接,所述垂直轨道上端与移动设备活动连接,所述移动设备上设有导航设备,所述停车场的入口处设有控制设备、电动闸杆、射频识别装置和刷卡收费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为PLC程序控制盒,且与射频识别装置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设备与电动闸杆电性连接,所述导航设备与控制设备通过信号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控制设备通过信号连接,所述刷卡收费设备与控制设备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汽车上设有射频装置,所述射频装置与射频识别装置通过信号连接,所述移动设备与汽车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停车位呈矩阵排列。
优选的,所述转向轨道呈圆形,且所述转向轨道的直径大于移动设备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移动设备为旋转升降平台或回转升降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的图像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记录停车场的具体位置有空的停车位,当车主驾驶汽车到指定的区域,射频识别装置识别车上的射频装置,记录车子的出入记录,车主下车,由控制设备规划出合适的路径,并传递给导航设备,移动设备按照导航设备的路线将汽车放置在指定停车位上,车主取车时,控制设备按照之前的记录规划路线,使用移动设备将汽车送到指定位置,同时车主到刷卡收费设备处进行缴费,该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方便快速的停车和取车,能够合理规划利用停车位,节约了时间,给车主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流程框图。
图中:停车场(1)、汽车(2)、射频装置(3)、射频识别装置(4)、控制设备(5)、电动闸杆(6)、移动设备(7)、垂直轨道(8)、转向轨道(9)、停车位(10)、图像采集设备(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停车场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停车场1和汽车2,停车场1内设有多个停车位10,停车位10呈矩阵排列,停车位10的一端设有图像采集设备11,每两个横向停车位10之间设有转向轨道9,相邻的转向轨道9通过垂直轨道8相连接,垂直轨道8上端与移动设备7活动连接,转向轨道9呈圆形,且转向轨道9的直径大于移动设备7的长度,移动设备7为旋转升降平台或回转升降台,移动设备7上设有导航设备,停车场1的入口处设有控制设备5、电动闸杆6、射频识别装置4和刷卡收费设备,控制设备5为PLC程序控制盒,且与射频识别装置4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设备5与电动闸杆6电性连接,导航设备与控制设备5通过信号连接,图像采集设备11与控制设备5通过信号连接,刷卡收费设备与控制设备5通过电性连接,汽车2上设有射频装置3,射频装置3与射频识别装置4通过信号连接,移动设备7与汽车2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北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交北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3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