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程医疗手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780740.6 | 申请日: | 2016-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4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奎;杨媛;彭芳;杜超;李智;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205;A61B5/01;A61B5/02;A61B5/0402;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医疗 手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医疗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医疗诊断系统也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疗诊断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健康信息采集终端以及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两部分,通过用户健康信息采集终端采集用户健康信息,再通过网络传输给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从而实现对用户远程诊断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用户健康信息采集终端主要具有体积庞大、采集参数单一等不足,因此,在携带和使用上,都为用户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医疗手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医疗手表,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两端安装有表带;在所述表带的带内嵌入有柔性电池;所述表壳的壳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呈圆形安装有五个转动轴,各个转动轴分别固定安装有心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所述上腔体安装有处理器、定位器、无线收发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表壳的壳体表面嵌入有显示屏;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池、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心电传感器、所述血压传感器、所述血氧传感器、所述体温传感器、所述脉搏传感器、所述定位器、所述无线收发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报警器和所述显示屏连接。
优选的,所述表带设置有可转动的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位于所述柔性电池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为抗电磁分隔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器为GPS定位器。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优选的,还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表壳的壳内底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医疗手表具有以下优点:
(1)在保证身体健康参数采集数量众多、功能多样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远程医疗手表的体积,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和携带;
(2)还具有身体健康参数采集准确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医疗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医疗手表,包括表壳,表壳的两端安装有表带;在表带的带内嵌入有柔性电池,为实现柔性电池易更换的功能,表带设置有可转动的透明保护罩;透明保护罩位于柔性电池的外侧,将柔性电池置于表带的内部,当表带弯曲时,柔性电池随表带弯曲而同时弯曲,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可有效减少表壳的占用空间,从而缩小整个手表的体积。
表壳的壳内通过分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分隔板为抗电磁分隔板,用于减少上腔体电路元件和下腔体电路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保证电路元件工作的可靠性;下腔体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盘;转盘上呈圆形安装有五个转动轴,各个转动轴分别固定安装有心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上腔体安装有处理器、定位器、无线收发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报警器;其中,定位器可采用GPS定位器;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表壳的壳体表面嵌入有显示屏;
处理器分别与柔性电池、驱动电机、心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定位器、无线收发器、加速度传感器、报警器和显示屏连接。
还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于表壳的壳内底部;压力检测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
上述远程医疗手表的工作原理为:
为保证远程医疗手表对用户健康参数的有效采集,需要使表壳内电路器件与用户手腕紧密接触,因此,通过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表壳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过小时,会通过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信号,使用户调节表带的长度,进而使表壳内电路器件与手腕紧密接触。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表带内腔安装有微型充气泵,当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表壳内压力过低时,通过微型充气泵向表带内充入气压,从而增加表壳与手腕的接触压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0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提取NMR测量结果中所编码的信息的方法
- 下一篇:零回波时间MR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