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炉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53033.8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超;李大发;葛铜川;姚立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F24C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带有 余热 利用 功能 炉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炉膛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商用炉灶中主火炉膛与尾铮腔通过一导引腔连接相通,主火炉膛与尾铮腔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主火炉膛内因主火炉头燃烧产生的烟气经导引腔进入尾铮腔。为了对主火炉膛内的烟气余热进行再利用,一般需要在主火炉膛与尾铮腔中布置换热管,上述结构由于空间的局限,主火炉膛与尾铮腔中烟气气流的流场不够均匀、平稳,不利于换热管的均匀吸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炉膛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炉膛结构,包括主火炉膛,所述主火炉膛上设有炉圈安放口以及位于所述炉圈安放口旁侧的尾铮安放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火炉膛内设有位于炉圈安放口下方的主火炉头,所述主火炉头外围设有第一换热绕组;所述主火炉膛内还设有绕尾铮外围进行布置的第二换热绕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绕组包括沿主火炉头上下方向绕设多匝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自主火炉头轴线自内向外布置多组;所述第二换热绕组包括沿尾铮上下方向绕设多匝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自尾铮轴线自内向外布置多组;所述第一换热绕组与第二换热绕组的出水端均通过第一汇流盒与外部水箱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绕组与第二换热绕组的进水端均通过第二汇流盒与所述外部水箱相连,其中第一汇流盒、第二汇流盒均位于所述主火炉膛内,且第一汇流盒设置在第二汇流盒的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火炉膛包括内层、外层,所述内层、外层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绕组与第二换热绕组中间、在所述主火炉膛背面侧壁处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的开口处设置有重力自垂的防爆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火炉膛包括炉膛本体以及安装在炉膛本体上的盖板,所述炉圈安放口、尾铮安放口均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将尾铮通过尾铮安放口布置在主火炉膛内,实现尾铮与主火炉头共用一个总腔室即主火炉膛,也就是说用于容纳尾铮的尾铮腔为所述主火炉膛的一部分,相比于传统结构中主火炉膛、尾铮腔分别为独立的腔室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由主火炉膛构成的总腔室内部空间更加开阔、完整,更适合安放大型一体部件,而且总腔室内气流流场更加均匀、平稳,更利于尾铮、以及换热管对烟气余热的均匀吸收。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换热绕组对主火炉头处的烟气余热进行吸收利用,所述第二换热绕组对所述主火炉膛内的烟气余热进行进一步地吸收利用。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火炉膛相比于传统结构的炉膛内部空间更大,所以可以方便地将所述第一汇流盒、第二汇流盒集成布置于所述的主火炉膛内,使得炉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美观。
(3)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炉膛结构,且在外层与内层之间铺设厚厚的保温隔热层,该结构用以替代传统的由耐火泥制作而成的炉膛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大大减轻了灶体重量,同时炉膛的隔热隔音减震效果更好更充分,有效阻断了热量通过炉膛壁向外的流失;另外不需要采用其它特别的降温措施就可以达到炉膛外侧温度与正常室温相差无几的效果,保证了灶体使用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中防爆阀作用体现在:一旦炉膛内火焰产生爆燃时,瞬间的高压可以不经烟道,而可以直接从路径最短的防爆阀排泄出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泄压响应迅速、泄压气流不直接冲击设备部件,更远离操作人员,安全可靠持久耐用。由于所述第一换热绕组与第二换热绕组的中间区域更为开阔,利于防爆阀在所述主火炉膛背面侧壁处的安装,同时更利于泄压操作,有效避免瞬间烟气压力的提高可能对周围部件所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热绕组、第二换热绕组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0-主火炉膛 10a-内层 10b-外层 10c-保温隔热层
11-炉圈安放口 12-尾铮安放口 13a-第一换热绕组
13b-第二换热绕组 14-第一汇流盒 15-第二汇流盒 16-防爆阀
17-防爆板 18a-炉膛本体 18b-盖板 19-排烟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53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散热印刷电路板